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

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数学学科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通过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理念价值塑造。借助数学学科的融合教学,促进对于学生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在阶段性教育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创造能力。

一、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渗透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科德育元素的认知不够,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更注重的是数学知识要点和解题逻辑的讲解。忽略了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思想渗透,不能深入探索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导致在数学教学中无法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教师在提炼德育元素的时候,超过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理解范围,无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针对性的引导,让德育教育难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

这样不合理的渗透方式,让德育渗透的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以自身为榜样,整合教学教材内容和现实的德育教育素材,通过数学教学内容,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性输出。在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把握教学育人的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和思想道德价值塑造。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把握教育的目标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1深挖教材德育元素,促进教学融合

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将教学内容和德育元素相互融合,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存在的规律,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厌烦的心理。

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德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数学中的德育元素,提出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美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指引和价值塑造,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情境教学,树立价值观念

数学概念本身就较为抽象,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理解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依靠自身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消费的情境表演,将日常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中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设置买卖菜品的主题情境表演。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演练,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运算深入,认知元角分之间的汇率变化,鼓励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加深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理解。在生活化的情境表演中,培养学生在找币、换币中拓展思维创新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的形式,将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和数学概念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抽象认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将认识人民币的主题教学拓展到现实生活,以贴近现实为教学导向,从知识技能的教学拓展到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例如在买卖东西过程中,建立商品等价交换的意识,别人给自己多找钱了怎么办。通过商品等价交换意识的拓展,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生活观念。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捡到了别人丢失的钱,应该怎么办。通过数学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拓展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指引,为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念。

3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辨意识

数学的学习培养的是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认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对此,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并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合作交流的观点碰撞,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节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仅仅靠学生个体是很难能够理解这些抽象的图形。教师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对单一物体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观察,并且让每个成员将自己观察到图形进行记录,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图形观察,还原出整个图形。

在还原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引导启发,鼓励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在观察、想象、验证、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导学生能够全面的看待物体本身,而不是单一的局限在某一个视角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观察和试验的过程中,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任何一件事,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本身,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思辨意识。

4主题活动,强化行为认知

理论的知识的学习需要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推行社会性的拓展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应用。德育教育的生活渗透,也能强化学生对于生活行为的认知,促进学生在社会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同学在实践中,整合对于知识技能的运算,同时认识到生活中不起眼事情,会造成多少资源的浪费。通过社会化的实践,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

5发掘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和德育的结合,教师发掘数学历史,总结出其中丰富的人物事迹、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在德育渗透中,将数学以数学文化历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应用概念原理。

教师可以讲解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讲述历史人物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创新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在了解数学文化、数学知识的时候,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发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应用数学。并且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中总结相应的规律,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历史的讲解中,将数学文化和生活问题相互结合,展示出数学本身的实用价值,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历史的讲解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完成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