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年薪10万,回国月薪300,他的选择
20分钟演讲,20次掌声,这是清华大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一幕。是谁收获了学霸们如此热烈的反响?
答案是清华自动化系级校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管晓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你听了他的故事定会觉得似曾相识。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清华首届本科生,他的人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也正是如此,他嘱托后辈们:
第一,选择最容易走的路,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第二,适合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你,不见得“随大流”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第三,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清华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个人发展的明智选择。
跟很多“50后”一样,管晓宏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他只读了4年小学、1年多中学,就参加了民工队,而后成为一名工人。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管晓宏干着体力劳动,却无时不仰望着星空。他深感仅有这点文化注定当不好工人,于是坚持读书学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年的高考中,他被清华大学录取。“那时的校园里,看不到男女同学手拉手。男同学想得到女同学的青睐,不用送玫瑰花,也不用在女生节拉横幅,到长明灯教室为她占个座位就行。”
管晓宏的回忆,业余时间,同学们不是比“王者荣耀”的排位和谁“吃鸡”,而是比一比谁做的“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中的习题多,谁背的“新概念英语”的课文多。
正是品学兼优的品质,让他在美读博期间成了“该系成立15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于毕业后入职美国当时最大的电力公司PGE。当令人羡慕的生活开始后,管晓宏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一道至关重要的选择题——留在美国还是回到祖国?
上世纪90年代,中美国力相差之悬殊不难想象。别的不说,单就收入来说,留美年薪10万美元,回国任教月薪人民币。但他还是回来了,困难也如期而至,管晓宏却不后悔——
“其实选择并不困难。美国科研条件虽好,工资虽高,但毕竟不是祖国。在美国无论取得多少成就,总感觉是在打工。国内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人能把个人的命运同这变化相连,有机会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这样的机会连许多美国人都感到羡慕。”
翻开新中国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太多类似的故事。从被誉为“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到被点赞“让外国航母后退海里”的时代楷模黄大年,他们都有着一颗拳拳赤子心。这些大师凭借着一己之力,加速着中国在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更在这种伟业中成就了自己的大写人生。
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我们不惜笔墨书写他们,正是热切期盼那种爱国精神、家国情怀能够在今天得以更好传承。
相较而言,当代人论先天基础、专业水平、外部条件,样样不差,但很多时候缺少那样一份纯粹。我们看到太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信号,即便天之骄子,也不乏一些人满足于当“自了汉”,以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荣。
每一代人身上都打着时代烙印。“管晓宏们”的人生,经历了中国的内外交困,也眼见了中国的再度崛起。而成长于富起来的中国的年轻人,因为没有见过国家命运的坎坷起伏,转而更追求个人权益、注重自我发展,其实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那种家国情怀已经过时。
或许结合当前形势,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并未改变,不过是国家之间的较量由明转暗而已。
最显著的一例,美国何以大打“关税牌”割全世界的韭菜,何以理直气壮单方面要求所有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导致中东阴云密布、油价接连上涨?说到底,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起作用。21世纪的今天,霸凌行径并不鲜见,只是那些国家过去掠夺的是物质资源,而现在是经贸、人才、技术等等。
今日中国面临的情势任务可比当年,更甚当年。这注定是一个沧海横流的大时代,也最能彰显英雄本色。每个人都想成就自我,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只看重外表光鲜、有名有利的职业岗位?
事实早已证明,追求自我与实现国家富强、推动社会进步不冲突。只有在与国家大业的同频共振中,个人成功才能结出硕果,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的人生选择注定不是最容易的那一个,但请记住“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立言立德,无问西东”。正值毕业季,又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希望更多人能够听懂管晓宏院长的肺腑之言,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却不忘民生之疾苦、国家之兴衰,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
记者:夏天
摄影:和冠欣
来源:长安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