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标配的变迁新中国70年钱史
从年至年7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百姓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从物质短缺时代的票证支付,到现如今引领全球的移动支付,支付的“符号”在不断演变。
这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构成了新中国70年的“钱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钱袋子”越来越鼓,买出了一个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计划经济时代:票比钱好使
说起最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支付方式,无疑就是曾经被广泛使用的各种“票证”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十分匮乏,粮食、蔬菜以及一些日用品不能像现在这样敞开供应。年,国家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采取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年3月,开始实行食油定量制度;年8月25日国务院会议通过《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年11月正式在全国使用粮票,同时印发油票;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
在当时的特定经济时期,老百姓买东西必须“凭票支付”,可以说,那时候的“钱”没有“票”好用,“票”比“钱”更好使。那时候的票大致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用的有肥皂票、手纸票、洗衣粉票、火柴票、抹布票、煤油票、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等。
粮票甚至曾经被誉为“第二货币”。粮票发行的品种很多,有全国通用粮票、军用粮票、省级粮票、市县级粮票、乡镇粮票等,加起来有数十万种。
各种粮票的尺寸千差万别,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10元人民币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面额大的粮票在千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以下。计量单位从旧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应有尽有。
在全国城镇配给供应粮油的票证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一直延续至年,购货本、副食本和每月分发的粮票、油票、肉票、蛋票等才宣布正式废除,凭票支付的计划经济时代正式结束。
曾经的标配:现钞+存折
而说起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支付方式,毫无疑问还是“现钞”,而“人见人爱”的人民币,实际上比新中国还“年长”一岁。从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人民币共发行了五套。在这71年间,我国统一的货币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人民币品种不断丰富,货币印制流通和防伪机制不断健全。
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最小面额为1元,最大面额为元。元也是人民币史上币值最大的一种。
而1分,是目前五套人民中面值最小的,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中。
与此同时,在第二套人民币中还发行过我国历史上仅有的3元面值的现钞。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人民币的质量也实现飞跃。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民币是自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在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机读性能及防伪措施等方面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自今年8月30日起,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也正式发行了,新版人民币在票面设计上,色彩更加鲜艳亮丽;在防伪技术上,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流通性上,质地和公众体验也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现在生产人民币的工序已经非常先进,配备了在线、离线质量检测系统,采用人工检查、机检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张产品的精美品质。因此,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残次品出厂并到达老百姓的手上。
在现金时代,存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很多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都是直接转到员工的银行账户上,而员工通过存折来查询每一笔收支,十分方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存折大体上只是对折的单层纸,只是存折的颜色会不一样,都有一些类似“储蓄”的字样,存折上的业务也需要手写。
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多存折由原来的对折式改为三折式,存折背后加了黑色磁条,为了适应电脑操作,此时的存折已由过去手工填写改为电脑打印。
近些年,伴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存折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很多银行不再提供存折,而只提供对账单。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年人依然怀念和习惯那个使用存折的年代。
接轨国际:全民“刷卡”时代到来
时间行至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人的刷卡支付时代渐行渐近。
“信用卡”算是泊来品,20世纪70年代,信用卡支付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普及应用。年Visa完成了更名,MasterCard在年已启用,而此时的国人,对“信用卡”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在年,来华的国外客商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国外广泛使用的信用卡无法在中国进行支付。因此在年8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协议,并在广交会上开始办理信用卡受理业务,这种当时十分先进的支付方式也随之进入中国。而从年开始,中国银行主要分行陆续与国外银行和信用卡组织签约,并与多个商家建立特约商户关系,使国外信用卡在中国可以直接刷卡消费。
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张信用卡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一位员工赴香港探亲时,对香港使用信用卡支付结算方式进行了考察,并将相关资料带回珠海。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
不过这张卡还不算是“真正”的信用卡,只能被称为“准贷记卡”:消费者使用时须预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账户内备用金余额不足时,持卡人才可在发卡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消费,且每次刷卡前需打电话到银行核实信息。而中银卡的发行,对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后其他银行也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信用卡。
年广发银行参照国外信用卡标准发行了第一张人民币贷记卡,开创了我国信用卡发展的新时代。
在上世纪90年代,多个银行已经发行了自主品牌的信用卡,但是由于国内银行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能跨行刷卡,早期大型商户都存在着“一个收银柜台摆放了多家银行POS机”的“壮观”现象,为收银员增添了刷卡的麻烦。在这种背景下,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而其关键点之一就是银行卡“联网通用”。而伴随着“金卡工程”逐步深入,全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也应运而生。年3月26日,中国银联在上海成立,并推广普及银联卡。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
时至今日,银行卡支付已经非常普及。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9.78亿张,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72张。
支付市场容量越来越大,银行卡清算市场也越来越开放,吸引了更多国际支付巨头的参与。年11月,美国运通与国内金融科技服务公司连连数字共同合资成立的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已经获批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MasterCard也已经与网联合资成立了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并向央行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Visa也在积极向央行申请境内人民币清算业务牌照。这些境外清算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将带来新的理念和思想,支付市场将呈现出百花齐放局面。
移动支付时代:一部手机走天下
随着时间跨过千禧年,电子商务迎来“春天”,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开始发生巨变。从最初的网上支付,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