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下滑96的大山教育,保安董事长
孟祥娜从保安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张红军用了27年。年,他带领大山教育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后的大山教育,为向张红军授出万股奖励股份,约合人民币万元。与此同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大山教育净利润下滑96%。员工平均薪酬下降,董事长报酬近千万大山教育的创始人张红军的个人经历,是从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年,17岁的张红军初中毕业后,在郑州当起了保安。依靠自学电脑、会计等技能,张红军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并担任董事长秘书。这个工作经历,让张红军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他开始报考夜大、学习英语。年,22岁的张红军创办了大山外语,也就是大山教育的前身。年,大山教育旗下第一家自营教学中心郑州金水外国语培训学校成立。在随后的几年里,大山教育的自营学习机构开始全面铺开。年7月,从新三板退市的大山教育在港交所上市。44岁的张红军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上市带给张红军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大山教育的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张红军的年的年薪为万元。除此之外,根据大山教育发布的股份奖励计划,截至年1月14日,向56名员工授出了万股的奖励股份。其中,大山教育向张红军授出万股,基于授出日期收市价0.96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万元。上市仅一年,加上股份分红,张红军获得的报酬就达万元。相比于对董事长的奖励,多数员工在上市中并没有得到什么福报。年财报显示,大山教育支付的员工成本(除董事以外)为1.07亿元,相比去年的1.10亿元,减少2.3%。年大山教育的员工人数为名,年为名,也就是说在员工人数增长的同时,员工的平均年薪却不增反减,由年的7.9万元降至年的7.46万元。平均薪酬水平在下降。中小股东也没有从上市中获利。上市后,大山教育股价长期在1港元以下。而大山教育上市后交出的首份财报,也处处暴露着问题。OMO,说说而已?纵观大山教育的财报,下滑是最明显的表现。年营收3.3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84亿元下滑13%。而在前两年,大山教育的营收增速则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冲击下的年,并不是大山教育的最低谷。年,大山教育营收同比下滑超七成,是近五年来的最低。年发生了什么?年,在线教育机构空袭郑州,在线上,面对猿辅导、作业帮等在线机构的入侵。在线下,新东方等行业巨头也在郑州开设线下门店,这对大山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线上和线下的双重竞争下,大山教育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市场份额。时至今日,大山教育仍然并未回到年的营收规模。年,疫情的冲击,更加使在线教育的价值凸显。在上市招股书中,大山教育将自己定位于OMO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48次提到自己的线上教育平台“学习8”,13次提到OMO。而在年财报中,“学习8”只被提及了4次,OMO甚至没有提及,重要性在减弱。线上业务带来的收入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年,大山教育线上课程尚且还分别有10.6万元、39.8万元的收入。而在年的财报中,大山教育甚至都没有披露相关的营收数据。研发相关的投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结论。年,内容与信息技术研究及培训费用为0.28亿元,同比下滑13%。大力发展OMO,研发相关投入却出现下滑。与之相比,大山教育的行政费用却同比增加2%至0.49亿元。大山教育把更多的钱花在了行政费用上,对于“学习8”等线上系统,投入有限。这或许意味着,经历了线上的冲击、疫情的影响,大山教育并没有把补足线上差距作为当务之急,多年的发展中,线上业务都几乎没有起色。招股书中的“OMO”或许也只是说说而已。线上的不足犹在,如果再次出现黑天鹅事件,大山教育恐怕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持续扩张直营店,使用率却不足7成相比线上的踟蹰不前,大山教育在自营学习中心的扩张上,动作频频。大山教育曾在招股书中提到,预计年及年、年将会分别开设15家、21家、24家自营教学中心。年,大山教育共计有99间自营教学中心,比年增加19家,超额完成目标,而在过去两年则保持八、九家的增速。抛开线上,疫情逐步平息的情况下,仅凭线下业务,大山教育是否可以高枕无忧?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不断扩增的学习中心,实际并没有给大山教育带来辅导课时和学生人次的高速增长。年,大山教育总报名人次由上年24.8万人次下降至23.3人次;辅导课时由上年的.02万小时下降至万小时。时间拉长到前三年时间内,学生报读人次和辅导时数的增速在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大山教育自营教学中心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招股书中,30间年之前开设的自营教学中心最高使用率也只有68.7%;年以来建设的自营教学中心,使用率最高的也只有70.1%。年大山教育自营教学中心的平均使用率仅为64%。目前这99家自营教学中心集中分布于郑州和新乡,利用率不高的同时,集中在两座城市不断扩充自营教学中心,带来的恐怕更多是增加公司的运营开支。大山教育的盈利能力确实在下滑。最近三年,大山教育教育毛利率持续下降。年,毛利率由上年的44.2%下降至32.7%。净利率也由年的15.5%下降至0.6%。除了毛利率、净利率下降,大山教育在年的净利润也在持续下滑,实现.3万元,同比减少96%。-年,大山教育平均从每个报读学生身上获得的纯利(净利润除以报读人数)分别为.7元、.5元和0.86元。即便抛开年的极端情况,大山教育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面对疫情,线上业务步履维艰,线下自营教学中心不断扩张。大山教育在执着中更多是无奈。前有在线教育平台的冲击,后有老牌教培巨头的虎视眈眈,“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说法,恐怕早晚要被改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