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文盲从大写的壹到拾,谁发明的
朱元璋是文盲?这个显然是不得志文人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胡诌的。从大写的壹到拾,谁发明创造的——朱元璋,这是为了数字不易篡改,账目清楚,朱元璋反腐的文字革新的重要举措。朱元璋铁腕治污,铁腕治吏,得罪了不少人,野史及坊间自然要被狠狠地涂鸦了。当然,人无完人,老朱也干了不少荒唐的事,是一个滑稽搞笑的皇帝。
在记账或银行存取款之类事情时,最后的合计数都必须是大写,这个规定和发明人是谁呢?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第一个强调在做账的时候,“一、二、三”必须写成“壹、贰、叁”的人。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防止会计报表造假贪污,对百、千也得写作陌、阡,不是现在的单人旁佰、仟。想不到吧!他对中国的财务制度建设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单凭这一点,说老朱是文盲,显然是在糟蹋人。这些人就不要怪和怨了,读一读老朱的《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杀你不商量,也不要怪我。老朱戎马生涯中还写过不少诗词,现有《御制文集》传世,仅诗词就有一百多首。
老朱对读书人还是不错的,首先是从经济待遇上予以肯定。秀才一个月补助一升米,一两银子,折合现价也在元人民币上下。贡生在学校是免费食宿,每月还能拿5两银子作零花钱,与现在刚入企业的大学生工资差不多。读书人是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书中“千钟粟”和“黄金屋”,至于“颜如玉”吗!别急,静心读成功了,“面包会有的”。但好事必然需要条件,条件越苛刻越显珍贵。明朝国子监的校规就很严厉,作品完成不了,违反纪律等,一律打屁股。有个叫赵麟的公子哥受不了严苛管理,竟然写“反对言论”贴国子监墙上,以示抗议。这事被老朱知道了,吹下了这小子的脑袋,还挂旗杆子上示众。这么好待遇不珍惜!老朱还让人写了《赵麟诽谤册》和《警愚辅教》两本警示教材,国子监学生人手一份。
科举是独木桥,明朝也不例外。乳臭未干与白发苍苍同场竞争是常态。荆州人刘珠连续考了36年,66岁终于中了进士。南京大理寺卿董又莘70岁才中进士。但老董还不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清道光年岁的老贡士陆云,才是科举多年中年龄最大的。最终道光帝赐他为国子监司业衔、协助祭酒主管监务。举科考试最禁忌的就是舞弊,但腐败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老朱处理起来是一点道理也不讲的。洪武三十年科考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老朱任性判定其中有鬼,一道圣旨,把主考官跟状元郎一块儿砍了脑袋。这位状元郎叫陈安邦,也是历史上最倒霉的状元。
科举考试,进入秀才行列就是国家认定的文化人了,除了政府给予的福利外,还有很多特权,如见县官不用下跪等礼遇,经济上也有特权。比如明朝那会儿,京杭大运河与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是要收过路费的。从北京到杭州,公里,要过12个钞关,民间俗称榷关,1公里两文钱。按照购买力换算,基本跟现在每公里高速收费五毛钱差不多。明朝有点科举功名的人过钞关是免费的。于是,很多文化人就干起了兼职,为航运业主护航。据明代《文疯子传》里有记载,一个秀才给两艘船护航,一趟就收了五两纹银。有利就有人起早,知识也能变现,古已有之。
文化人也有短处,比如爱溜须拍马,老朱的屁股不太好拍。据传有群小知识分子想拍朱元璋马屁,就联合给老朱写了一封信,里面用了句拍马屁的文词,叫“生民作则”。但他们不知道这四个字用老朱家乡风阳土话一念,糟糕了,就是“生民做贼”。这些联名拍马的人全被砍了脑袋。喜爱卖弄绕弯子,典型人物是刑部主事茹太素,给老朱写了份汇报材料,老朱念到个字了,还没明白是什么事。急了,命人打屁股。打完,第二天接着念,终于念到16个字的时候正题才出现了,其实里面的干货就字。老朱一气得脸都紫了,最后下旨规范公文写作,要求:以后写奏折,要简明扼要,按一定格式,怎么简单怎么写。
文化人也不能把小麦当韭菜,要食人间烟火。山西和浙江有两县的教谕在南京城中偶遇,都是去向朱元璋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也就是向皇帝述职。俩人在一起相互交流了汇报内容,以及见了皇帝的礼仪和台词。你想,皇帝能够招见县级教育工作官员,实在不易,荣幸而又惶恐,能不认真对待吗!俩人从台词到自己分内的具体工作,都是背得滚瓜烂熟。可到老朱那儿,一见面,突然问:“今年的庄稼收成怎么样啊?”俩人都傻了,这是负责农业生产之人的问题啊,负责教育的显然不清楚,不知道,怎敢欺君!只好说:“不知道啊!”老朱一听,身在基层大田边,居然不知道庄稼收成,这些官还能心系老百姓吗!老朱当场宣布:工作不称职,撤职、流放!老朱的做法对吗?百分之百的不对,也是不对的,就是罚得太重了,应该打五十大板,以示惩罚。哈哈,你说呢!(文/蔡驷)(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