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很多人都看出来了,
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法定流通货币,货币单位为元、角、分,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分”已很少见,“1角”、“5角”的纸币也由硬币所替代,一般常见的纸币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元”这几种,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纸币上有这么一个“错别字”——“圆”。人民币是全国人民都使用的,出现“错别字”可不是小事,既然很多人都看岀来了,可为何一直不改正呢?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圆”是“元”的大写字体,其实“元”的大小写都是元,而不是“圆”,如果“元”字的大写是“圆”,人们在借据、收据及签支票时,就应该像十个自然数一样,把“元”写成“圆”,可事实上,写成“圆”,银行的工作人员还真不认可。
既然是“错别字”,可一直也没有明确地文件表示“圆”停用了,现在发行的人民币纸币上我们仍然看到的还是“圆”。之所以这个“错别字”一直没有改,其实,这个“错别字”的背后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传承。
在我国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以货物交换货物的,由于这样的交换很是不方便,因此才产生了货币,以致替代货物与货物的交换。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货币制度,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由于货币使用的不方便,便统一了货币,将他们全部换成了外圆内方的铜钱,以便统一使用,这也是秦始皇历史上的一大贡献。
古人相信“天圆地方”,铜钱的外观就有着天、地之间统一的说法。因此,这种样式的铜钱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圆”也成了货币的特征,之所以内有方孔,一方面是象征地,但主要也是为了人们携带时方便,能够用绳子把它们串起来。
铜钱一直和金、银共同流通,之所以不用金银做货币也是因为金银既稀少又沉重。后来由于和西班牙两国的经济贸易,西班牙所使用的货币流入我国,形状也是圆形,不过中间没有孔洞,一般用银铸成,以至后来也有银元出现流通。但银元属于大型货币,一般情况下,还是铜钱较为普遍。
尤其清朝后期光绪年间到民国这段时间,银元流通广泛使用,在我们现在的收藏品中也有见到光绪元宝,还有袁世凯时期发行的“袁大头”,这些都是银元。还有中华民国发行的一钟铜制的货币,但都是圆形的,在很大程度上,每个时代的“圆”也具有着时代的圆满性。
其实现在人民币上这个“错别字”——“圆”,也是从银圆的“圆”衍生出来的。按照历史性来说,人民币上的“圆”也就不算错别字了,虽然“圆”不可当作货币单位,但也也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用法。
之所以使用这个“圆”一直没有更改,也许是因为“圆”字比“元”字看起来更加的厚重和美观,而且多数人也已习惯了此“圆”就是此“元”的繁体写法吧。另外,处于历史货币的形成的原因,“天圆地方”的说法,现在人民币上一直使用“圆”也应该有着尊重历史的含义。
汉字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每个字的背后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每个不同的地方使用,肯定有着其独特的含义在里面,在很大程度上“错别字”还真不是错别字。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您觉得人民币上的“圆”字母该不该改成“元”字呢?请留言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