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一起读矛盾叠加
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这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
问:不,我看书上写的它不是科普,不是教材,那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它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
问:我问的是它是哪个类别的书?
答:它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
问:你是不是只会说这一句话呀?
答:它真的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
问:你能多说几句吗?
答:它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它叠加了哲学、科普。当你以哲学的角度去读书的时候,可能发现它是科普。当你以科普的角度去读时,又发现它是一本讲哲学的书。这两种状态经常是叠加坍塌在一起的。我们不能确认它到底是科普还是哲学的书。所以它是一本量子理论的书。
更让人困惑的是,它还是一本叠加了传统文科和理科的书。因为这是一本由文科生写出的看似理科的书。理科生写量子力学是科普。文科生说矛盾对立统一是哲学。文科生写量子理论说矛盾是什么?如果非要我再多说几个字。那便是一本有点烧脑的有叠加状态的说量子理论谈哲学的书。正如它的书名《矛盾叠加》。
什么?文科生居然可以写理科生都很难明白的“量子理论”?
我相信大家的第一个疑问都是这个。
当我打开书,刚翻到第二页,看到本书的第一张图,就是下图,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有趣,有趣,太有趣了。作者由此展开量子物理的讨论,相当有趣。为什么?
这个公式俗称德布罗意波公式,也叫物质波公式。
它就是由一个原来文科出生的,学历史的德布罗意改学物理后提出的。并且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法国人,文科生,大学学历史的。
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他听朋友说到关于光、辐射、量子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后,激起了对物理学的强烈兴趣,特别是他读了一些列科普书后,转身开始学物理。
物理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兵役从事无线电报,更深受物理学的感染。放弃研究法国历史,选择继续研究物理。
5年后,年物理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里首次提出上图的物质波公式。
5年后,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个凭博士论文就获诺奖的人。
英雄不问出处,了解量子物理也可以文理双修。这个物质波的公式出现在此书的开篇,简直就是跨越时空年的两个文科生对理科生们的调侃,呵呵。
作者知道大家一下子不容易理解这个物质波的公式,就用了:“人民币=汇率×美元”来做形象比喻。公式内涵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这便是这本书的特色:语言风趣、形象。
电子双缝实验是理解量子理论的经典实验,被誉为是“世界十个伟大物理实验”之一,而且是第一。作者用了整整一章,图文并茂来慢慢阐述,细细品味。
最早,牛顿说光是粒子,有反射嘛。
个别人有微词,但这是牛顿说的呀,不服不行!
年一个英国的杨医生还是不服
杨医生拿一个灯泡照一个有双缝的隔板,墙上出现了干涉条纹。
证明了:光是波!!
但是,年后
另外一个大牛爱因斯坦,在提出了光电效应,说明光是粒子性的,并且还获得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直到年,前面提到的文科出生的德布罗意波提出的物质波公式才算调和了数百年的争论,光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
λ=h/p
但是,量子理论的又带来了新的,更恐怖的争议。
后来科学家每次只发射一个光子射向双缝隔板,
居然也发生了干涉条纹。
后来,单光子,射向一个缝,居然也干涉,
为了搞清楚这一个单光子到底是怎样穿过两个缝的,科学家增加了一个探测器。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只要关闭探测仪,就出现波动性,打开探测仪就出现粒子性。
难道光子能感应我们的目的,就是不让我们知道它是怎样过双缝的?
再后来,科学家把通过双缝的一个光子分解两个纠缠的粒子,一个射向墙面,另外一个导入一个复杂迷宫里,多跑一会儿。最诡异的是,如果迷宫的粒子走了的确认它路径的通道,那个时间在前的,射在墙上的粒子就出现粒子性,否则就是波动性。
这就打破了因果关系。果发生在前,因发生在时间的后面。
为什么?
作者在书里是这样说的:”我们最好把宇宙看作两个世界:一个是常识世界,另外一个是不可理喻的量子的世界,它存在于观察之外,在我们永远看不见的“后脑勺”。还有:选择是怎样将物质丢失的?时空是否可以解构等等有趣问题,引导大家自己看书。
第二个问题:我一个老百姓,了解量子理论有什么用啊?
有用啊,看足球都有用,呵呵。不信?听我多啰嗦几句。
早些年我还是国足的球迷时,每每被那揪心的黑色几分钟搞的伤心欲绝。回放慢动作时,我们总是怪前一脚的失误,怪这失误的前一脚的前前一脚的漫不经心,怪前前前.....一脚。怪到最后,如果当时范志毅上场是少走一步,如果当时马明宇系鞋带时多停留1秒钟。是不是就改变了这“前前前.....一脚”的状态,这样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后面的“前前一脚”和“前一脚”,也就没有最后的“黑色几分钟”?
有人肯定会说,你书读傻了吧!
是的,我曾经就是这样傻傻地“想”过。后来,我才晓得,这是个年前的旧想法,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早在年就这样想了,当然他的视角不是足球而是全宇宙,他的假说大意是:假设有一个高级智者,如果他能掌握全宇宙中每一个粒子的瞬时位置和速度,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就可以预测出未来任意时刻粒子的状态,同时也能推算出过去任意时刻粒子的状态。简言之,国足的在黑色几分钟,其实是被范志毅上场的步数就决定了的,呵呵。这个数学家的假说还有专门的名字,叫:拉普拉斯妖。
大家虽然知道这有点扯淡,但是按照经典物理的确定性原理,理论上是可能的啊。牛顿不是也说过以太是存在嘛。
直到年后量子理论的出现,我们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不确定性,不是连续的,是离散的,是概率的,那影响我们千百年的因果报应的世界观在量子论前面也沦陷了。
那句:“足球是圆的”!才是经典的量子论思想。
所以,不管范志毅上场前走了几步,也不管马明宇系鞋带用了几秒,就男子国足那水平,发生惨案是大概率事件。不确定性中透的确定,不到最后,你决然不知道国足到底是生还是死,这就是量子理论的魅力。犹如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的半死不活的猫。
作者在书里罗列了将近10种诠释来解释什么叫“薛定谔的猫”。说实话,大部分解释我看不明白,但是当我看到作者却又用“费曼佯懂警告”告诫我们:你之所以总也听不明白,多半是因为你固执地期待听到一番合乎常识和逻辑的解释。但是,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存在你期待的合理解释。相反地,如果你发现自己凭“正常”的理性居然懂了,那就一定是误会了。所以,科学家们已经放弃对物质世界“本来面目”的追问,转而检讨人的理性存在哪些局限。
看到这里,我便心领神会地说了声:“哦耶,量子理论对我等凡夫俗子而言,并不是用来弄懂的,更不是搞的似懂非懂后拿来吹牛显摆的。它是一个体会思辨的过程,这个乐趣估计要远远大于弄懂它本身。”
书没有看懂,居然也有乐趣,这便是个哲学问题。正如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本说量子理论谈哲学的书嘛。
第三个问题:难道就这点乐子吗?
当然不止。书里也给出了一大堆脑洞大开的玩意儿,比如: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是否存在存在一个后脑勺的世界,我们永远只能感知面前这个世界。
数学和物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数学模型!数学不是反映实际,它本身就是真实的现实。
一句话解释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物理=实验+计算;量子哲学=意义+图景。
量子力学的矛盾,是其本身不可消弭的内在逻辑,必须在更高层面寻求自洽的统一。
极大数G64与《华严经》有所谓“菩萨算法”里的“不可说不可说转”数大小的比较。网上有人说如果你能把G64放进你的大脑,那么你大脑细胞的密度必将把你的大脑变成一个黑洞。
极小概率也可能发生。概率P×基数G64=所有奇迹
信息拥有不可剥离的物质属性
最后作者提出:物质之本是空间,空间之本是几何(Geometry)。能量之本是时间,时间之本是代数(Algebra)。来供大家思维脑洞消遣,只要你愿意,只要喜欢。这些都是乐趣。
这本书的各个章节的独立性较强,闲暇之余,随便翻开一节便可以进入思辨的隧道,不亦乐乎。
比如,当我看到这张图,我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
数学我更喜欢把它说成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意识的产物,和时间、空间都有关系,所以这里最好就是首尾相连的环。我觉得对后面阐述数学就是物理世界本身有更容易理解的诠释。
不要和我争论对错,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思辨的乐趣。一本书能激发无数异想天开的想法,便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吗?
当然有。
我一如既往不喜欢作者大量引用专家的名人名言。对我而言阅读的流畅性大大降低,当然这是对我而言。
作者在本书的后半截说明是知道解析延拓和戴的金分割的,但是对于全体自然数之和是-1/12和0.=1两个命题还是不放手加减乘除。还拉上欧拉大神来背书,居心大大地坏,呵呵。欧拉在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里不是前五,在我心里是绝对第一,没有之一。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此时站队到认为欧拉当时的推导有误的队伍里来。这便是科学的朴素的魅力。欧拉的-1/12和黎曼的-1/12的区别不是孔乙己的茴香豆的两种写法,就像我是“男”和猪八戒是“男”,但这两个“男”不同的一样。一个存在于生物界,一个需要延拓到神话界才能成立。
瑕不掩瑜,这是一本可以看不全懂,但是仍然可以带来思考快乐的书。
如果你真想看科普,那么从第一页的物质波公式开始,就要开始拿出大学物理的量子力学,边看边复习,从偏微分的薛定谔方程到矩阵力学........算求了,平躺,不舒服嘛。
如果你想看哲学,可以先略过那些专业词汇、公式,直接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确定?什么是极大等等“tobe,ornottobe”的问题就好了。这个很舒服,思想可以碰撞很愉快。
对了,本文的题目为什么是“《矛盾叠加》,又一本写物理说哲学的书”,因为这是唐三歌继6年前的《疯狂的宇宙》后第二本关于量子理论的书。6年前第一本书的读后感点击这里:《疯狂的宇宙》,一本写物理说哲学的书。
我还是很喜欢他在第一册里问题: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趁着皓月当空,我们只需像小时候一样,抬头向上凝视一会儿久违了的夜空,或许周末的今夜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