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铭足迹张张动人心青瞳视角

第一套人民币元券之一(新华门,正反面)

第二套人民币3元券(正反面)

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的一组铜合金币,也就是“钢镚儿”

年1月28日,北平《世界日报》首次刊发以“人民币”为题的简讯◎肖伊绯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8月30日发行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据中国人民银行介绍,新版纸币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整体防伪性能也提高了。

我们如今使用的人民币,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第五套人民币;即将发行的新版人民币,票面图案和第五套人民币一致,属于第五套人民币的“升级版”。那么,前边四套人民币的历史、设计与发行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七十年前,第一套“人民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人民币”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又是如何悄然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的?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最高面额5万元

据相关资料表明,时至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于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题写。

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1元、5元和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

年1月,北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合法货币。到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元券、元券、元券、0元券、0元券、00元券、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元券10种、元券5种、元券6种、0元券6种、0元券5种、00元券4种、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十分丰富,选择了工业、农业、商业、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体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意义、地位及作用,生动展现出中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其中“水牛图”“打场图”“帆船图”“马饮水图”“蒙古包”等票面图案,是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熟知的钞票图案。

第一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加之年代久远,有些版别流通稀少,如今想要搜集已十分困难。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不少品种,被誉为藏界的珍品与精品,品相尚可的全套市值已在数百万元以上。即便如此高昂的市场价格,要集齐第一套人民币的热望,仍让众多藏家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全套及个别品种的市值仍在不断攀升,迭创新高。

人民币一词最早出现在

即将和平解放的北平

前边已经提到,从年1月北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至年底,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那么,在人民币出现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最初的称谓是怎样的呢?“人民币”一词,究竟最早出现在何时何地?

据相关资料表明,人民币在发行之初,至少有五种称谓,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新币、中国人民银行券、人民券、人民币。“人民币”一词,也有着其历史演进的历程。这一历程,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家统一的进行,及至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确定了下来。这一历程,据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最早见于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

新币,最早见于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解放区钞票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中国人民银行券,在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

人民券,最早见于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为“人民券”。

人民币,“最早”见于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第一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人民币”这一名称第一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据上述史料,可知“人民币”一词,似乎最早出现在上海,时为年6月14日,且是使用于《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这一政府文件中的。殊不知,据笔者查证,“人民币”一词,最早出现的地区,并不是当时已经解放了的上海,而是即将和平解放的北平。

众所周知,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而在此之前三天,年1月28日的北平《世界日报》头版之上,即已在较为醒目的位置上刊发了一条新闻简讯,题为《津金融计算单位,均以人民币为准》。这字的新闻简讯,明确表明“人民币”一词,应当最早出现于即将和平解放的北平,时为年1月28日;而不是先前认定的年6月的已经解放的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北平《世界日报》上的这篇简讯,乃是源自陕北新华电台广播的天津方面消息,据简讯转述的广播消息内容来看,并没有提到“人民币”一词,而是非常严谨准确地使用了“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的称谓,这与前边提到的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中的称谓是相仿的。那么,据此基本可以判定,北平《世界日报》在简讯标题上所使用的“人民币”一词,乃是自行“提炼”而成的新词汇,或者是根据当时已然在平津地区民间流行的“简称”而来。

第二套人民币出现三元面额

事实上,由于年之前国民党滥发货币,一度使国内金融体系崩溃,造成持续多年的通货膨胀。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方面要确立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全力消除通货膨胀、尽快恢复经济活力的难题。

正因为如此,第一套人民币的经济过渡性质是显著的,诸如出现万元面额“大钞”(最大面额为5万元),同一面额的钞票版别繁多(其中元券竟达10种版别),个别品种的钞票限定区域使用等等问题,加之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钞票纸张质量普遍较差,流通过程中破损严重等亟待解决的工艺问题,也使得第二套人民币的规划早在年即纳入政府规划,已经“呼之欲出”。

自年开始设计印制,第二套人民币悄然诞生,亟待发行流通。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00,即第二套人民币1元兑换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简化了品种,统一了版别(各面额钞票只有一种版别、一种图案),降低了面额(最低面额1分,最高面额10元),方便了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员的马文蔚以魏碑字体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被第二套人民币选用,一直沿用至今(第四套人民币仍以马氏字体为标准,将“国”与“银”两个繁体字改印为简体字)。且票面文字的排列方式,也由先前的由右至左,改为了由左至右,以适应新时代国人读写习惯。

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他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中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功能。因此,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立即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一致称赞这套人民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套人民币中出现了3元面额,这在第一套人民币中不曾出现,在后来的几版中也再未出现,实为人民币发行史上的“孤例”。这是一款十分罕见的人民币,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纸币。

3元人民币纸币,币面是以淡绿色作为衬底色调,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这一款纸币在国内发行与流通时间不足十年,于年5月15日即停止收兑和流通,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回收,目前存世量极少。

据考,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出现了3元面额的纸币,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当时我国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如果不印制3元面额的纸币作为平衡,印制1元、2元面额的纸币数量就会随之激增,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印制任务。而之所以要印制3元面额的纸币,则是因为我国当时借鉴了前苏联法定货币的面额体系——前苏联的法定货币常使用“3”的面额,有3戈比的硬币和3卢布的纸币。

其实,第二套人民币的3元、5元、10元面额的三种纸币,均是委托前苏联印制的。当时我国印钞厂对纸币印制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还不十分成熟,为尽快完成印制任务与尽最大可能提升大面额钞票的防伪水准,故委托前苏联印制了三种大面额纸币。

第三套人民币流通时间最长,有了“大团结”和“钢镚”

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的。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共计4种金属币,保留了1分、2分、5分纸币及硬币。第三套人民币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增强了人民币的反假防伪能力;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第三套人民币券别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进一步健全了我国货币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套人民币纸币是采用国产纸印刷,自行设计的一套纸币,从发行开始,就经历了新中国困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为五套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最令中国老百姓记忆犹新的一套人民币。其中,俗称“大团结”的10元纸币,在第四套人民币50元、元面额纸币出现之前,一直是中国老百姓钱包里最高面额的“大钞”。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年,中国人民银行铸造并发行的1角、2角、5角及1元硬币,乃是新中国铸造的唯一一组铜合金币。其中,1角、2角、5角硬币均呈黄铜质地,正面图案为齿轮+麦穗+面额及铸造年份,背面图案为国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1元硬币则呈银白色(镍铜合金),正面图案为长城+“壹圆”字样,背面图案为国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以及铸造年份。

这一组铜合金币,是人民币发行以来首次出现的角、元面额的硬币,也开启了后来中国老百姓使用“钢镚”的习惯。据考,这一组铜合金币,从年至年,铸造发行了7年,对社会公开发行只有年、年、年和年这四年。而年、年、年这三年只制作了盒装币,主要是针对外宾宣传使用,从未对外发行过供流通使用的散币,因此发行量非常稀少。因此,年、年、年这三年的盒装币收藏价值不菲,市场价格竟高达数十万元。

看来,小“钢镚”里有大“讲究”,不知当年拿着“钢镚”买泡泡糖、娃娃头(雪糕)的小朋友们,如今在家里翻箱倒柜,能不能寻出一枚两枚“好年份”的“钢镚”来?当然,无论寻得到还是寻不到,流通时间最长的第三套人民币,无疑都承载着中国老百姓太多的人生记忆。

第四套人民币,出现百元“大钞”

第四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于年4月27日至年4月1日发行的一套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第四套人民币的最大创举,乃是出现面额50元、元“大钞”。此举极大地方便了经济快速增长之下的经济结算与消费支付,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虽然前述第一套人民币中,早已有50元券与元券,甚至还有元券,但那是按旧币币值计量的面额,兑换成“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时的规定比率为1:00,实则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元券与元券,才相当于5厘钱与1分钱,而最高面额的元券,折算下来,也不过相当于5元钱。所以,出现面额50元、元“大钞”,不但确实是第四套人民币的最大创举,更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桩大事。

自年4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币种停止发行。年5月1日起,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纸币和1角硬币停止流通,1角、5角纸币和5角、1元硬币还在继续流通。年4月30日停止兑换。

第五套人民币,正面图案首次“统一”

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元,共计8种面额,其中1角、5角为硬币,1元有纸币、硬币2种。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正面图案首次“统一”。

票面底衬则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第五套人民币取消第四套人民币里的1角、2角、5角和2元纸币,恢复了20元纸币。

第五套人民币,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法定货币,大家再熟悉不过。但这套人民币设计思路与印制工艺方面的独特与创新,恐怕大多数人并不十分清楚。在此,据相关资料整理,约略介绍如下:

第五套人民币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固定水印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磁性微文字、安全线、彩色纤维、无色荧光纤维等在纸张中有机运用,并且采用了电脑辅助设计手工雕刻、电子雕刻和晒版腐蚀相结合的综合制版技术。特别是在二线和三线防伪方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防伪措施,为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鉴别真伪,提供了条件。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群众识别。

同时,第五套人民币还应用了多项成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光变油墨印刷、编码荧光油墨印刷、隐形面额数字、横竖双号码、双色横号码、阴阳互补对印图案、胶印缩微文字、红蓝彩色纤维、凹印手感线、防复印标记、白水印等多项防伪技术。此外,还有多项专家防伪技术。

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上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增加了机读技术,便于现代化机具清分处理,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也即是说,我们如今经常使用的自动存取款机,以及投币购票、购物机等,皆是有赖于第五套人民币的良好机读性能,方才得以全面推广与充分运用的。

回望人民币从无到有,从解放区货币到全国法定货币的七十年历程,遥思人民币与共和国风雨兼程、同舟共济的七十年岁月,不禁使人感慨,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国富民强”的新中国的七十年历史,不正是在这一张张亿万中国老百姓手手相传、天天使用的人民币中,得到了最真实、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吗?供图/肖伊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6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