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细胞基因治疗CDMO深度报告搭乘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林小伟)

1、时代已至,细胞基因治疗药物正式起航

1.1、CGT:编写人类遗传信息的新时代药物

人类用药的精准度与制备难度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从成分复杂、靶向不明确的传统药物(天然提取),发展至成分清晰、机制明确的小分子及抗体药物(体外合成),并逐步革新至靶向精准、以遗传信息及细胞作为工具的细胞基因治疗药物(活药物)。

定义:细胞基因治疗(CellandGeneTherapy,CGT)分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两大部分,通过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进而改变基因表达及相应细胞性状,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机理:CGT作用机理可分三种,包括:1)导入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2)导入具有治疗性的基因;3)直接纠正编辑致病基因。

特性:根据遗传中心法则,CGT针对遗传信息传递的上游,因此可从基因层面直接修复矫正致病基因,具有药效长、治愈性高、有效覆盖传统不可成药或难成药靶点的特性。目前,人类基因编码的功能性蛋白超2万个,现有技术可靶向成药的仅个左右,余下80%的蛋白靶点有望通过CGT靶向治疗,潜在应用空间巨大。

分类:

离体治疗指在体外对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后回输至患者体内。最为人熟知的是CAR-T细胞免疫疗法,通过改造T细胞的基因,增强T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的能力,在难治复发性血液瘤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

在体治疗指直接在体内注入目的基因或进行基因编辑,通过表达目的基因或修复缺陷基因,治疗疾病。其中离体治疗需要结合基因编辑及细胞回输两个流程,步骤相对繁琐;而在体治疗更偏向于狭义的基因治疗,其步骤相对简单。

1.2、多重因素开启CGT商业化黄金时代

CGT发展历经三十余年发展,逐步迈入商业化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多重因素刺激CGT市场快速发展:1)技术成熟,商业化产品数量快速增加;2)单药售价高,易产生重磅炸弹;3)治疗效果好,患者接受意愿高,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4)上游审批加速,下游保险支持,提高药物可及性。CGT技术日趋成熟,迎来上市产品收获期。CGT研究由来已久,但技术不成熟导致的安全性低、疗效差等原因,促使监管机构对相关药物审批一直报有审慎态度。早在年美国FDA就批准全球首个人体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但直到年FDA才批准美国第一个细胞治疗产品Kymriah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Luxturna上市。

CGT发展可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年代,基于病毒对人类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并验证;第二阶段为-年,对病毒载体持续开发并进行人体试验,但因为受试者死亡导致CGT试验的停滞;第三阶段为-年,全球数款CGT产品陆续上市,但因定价高、疗效弱,患者接受意愿低,销售疲软;第四阶段为年至今,FDA批准基于新技术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CGT产品上市,此后CGT产品加速上市,且销售亮眼,增长强劲。截至年12月,全球范围内共有19款CGT产品获批在售。

根据FDA推测,至年CGT药物将迎来收获期,每年将会有10-20个药物获批上市,至年全球范围将有50款以上CGT产品上市。快速增加的上市产品数将迅速打开CGT市场规模。中国尽管早在年初就批准了2款CGT药物上市,但作为较早开发的产品销量一直不佳。年中国首次上市了两款CAR-T产品,分别由复星凯特及药明巨诺与海外公司合作引进开发,标志了新一代CGT药物在我国的商业化启程,中国CGT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

早期研发项目指数级增长,CGT增长后劲十足。虽然现有上市CGT产品数量有限,但快速增长的研发管线将支持后续CGT商业化强劲开展。截至年5月,全球共有项基因疗法处于研发阶段,且不同阶段的项目数仍在快速爬坡。根据麦肯锡统计,截至年CGT药物占临床前管线的15%-20%,占临床管线的10%左右。21年5月,CGT临床前项目数同比上升34%,临床I期项目则同比上升41%,从个上升至个,早期项目的高速增长将提升未来CGT在临床管线及上市产品中比例。考虑到从临床前及临床I期推进至商业化需要大约6-8年,我们预计CGT商业化的快速成长期将在-年左右到来。

CGT单药售价高,重磅炸弹潜力大。由于CGT药物研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治疗费用也高企不下。上市CGT产品中,Zolgensma作为全球最贵药物售价达到惊人的.5万美元/年,Luxturna作为全球第三贵药物售价达85万美元,其他CGT产品则处于30-40万美元的售价区间。我国已上市的CAR-T产品定价分别是万(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与万人民币(基奥仑赛注射液),尽管低于海外同类产品,但在我国也属于昂贵之列。高单价意味着少数使用者即可推动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商业化前景巨大。

EvluatePharma预测在美国上市的7款CGT药物中(未包含溶瘤病毒),3款产品的销售额将在年突破10亿美元。Zolgensma在年上市后第一年销售额就有3.61亿美元,年增长.8%至9.2亿美元,预计年其销售额将突破20亿美元。年新上市的Abecma与Breyanzi也表现不俗:1)Abecma作为第一款以BCMA为靶点的CAR-T产品,自年3月底获批以来,仅第二季度销售额就达到万美元,估计当年销售额将突破1亿美元,年和年将分别增至3.28亿美元和11亿美元;2)Breyanzi在年2月份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第二季度销售额即达到万美元,预计在年将突破10亿美元。不断上市的高单价CGT产品将推动CGT市场快速扩张。

CGT临床获益好,患者治疗意愿高。尽管CGT药物价格高昂,但以其显著的生存获益和单次治疗长期收益的优势,在患者群体中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L.E.K统计,-年,接受CGT的患者人数由约人增长至人。其中,接受已获批药物的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在年时占比达到41%。L.E.K预测,在-年间,接受CGT的患者人数每年至少增加20%-25%,这些数据预示着CGT药物的销售前景非常可观。

我国的两款CAR-T产品尽管定价高,尚未进入医保,但使用人数依旧快速增长。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均为末线患者,在经历前线疗法无效或复发的情况下,考虑两款产品疗效好,对其有较高接受度。复星医药的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与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分别在年6月份与9月份获批,截至21年底接受两款产品治疗的人数分别达到余人与90余人,平均每月有20-30名患者分别接受治疗,这将推动两款产品在上市一年内销售额即突破亿元大关。

上下游政策支持,提高CGT药物可及性。CGT药物具有疗效好,但价格贵的特点。为了加速CGT产品在患者群体中的普及度,我国在上游监管层面与下游支付层面均对CGT产品商业化做出支持。

监管方面,多部法规持续推出,形成了对CGT研发的全面监管政策,有利于高质量的CGT药物研发有序开展,使患者可以享受到具有临床获益价值的CGT产品。而年7月《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工作程序(试行)》的发布进一步加速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CGT药物上市速度。在新规发布3个月内,5项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的药品中有两项是CAR-T,体现了具有临床价值的CGT药物可以缩短研发和上市注册程序,加速CGT市场发展。

保险支付端,政府积极探索风险共担与多种支付模式,降低患者使用门槛。CGT药物大多价格高昂,对患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根据Statista统计,年美国按年治疗费用最贵的药物中,第一和第三位均为基因疗法,分别是诺华的Zolegensma(2.1百万美元)与SparkTherapeutics的Luxturna(85万美元)。为了支持患者用药,欧美国家逐步形成了商保+医保的多元支付体系,让患者可以少付甚至不付就能获得治疗,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以美国为例,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针对诺华的CAR-T产品Kymriah提出了基于疗效的医保支付方式,患者只有在第一个月对治疗有应答,医保才会在月末给诺华进行补偿。吉利徳则进行了商业保险的探索,保险公司可以与患者签订个性化合同,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得到全额赔付。对于Zolegensma这种天价药物,多家商业保险公司也有覆盖,但相应地提出更多限制条件,诸如患者年龄、疾病症状、治疗历史等方面有所要求,需满足标准方可赔付。

我国CAR-T产品尽管未进入医保,但已有多地政府推出惠民保,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经济负担。部分商业保险也已可报销CAR-T治疗费用,且保费低廉。医院积极协商,考虑分期付款等方式,提高患者支付意愿。随着支付体系的进一步成熟,CGT药物对患者经济负担将会减小,从而促进患者使用意愿,推动CGT商业化进一步成熟。

CGT前景巨大,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以上多重因素,将催使全球及我国CGT市场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年,全球CGT市场规模从0.5亿美元增长至20.8亿美元,CAGR达到%;年,全球CGT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亿美元,-E的CAGR将达到71%。中国市场虽起步晚,但后续势头强劲。-年,中国CGT市场规模从0.02亿美元增长至0.03亿美元,CAGR为12%。到年,中国CGT市场规模预计将飞速发展至25.9亿美元,-E年的CAGR将达到惊人的%。

2、历史重演,CGTCDMO再现大分子CDMO辉煌

CGT药物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推动CDMO行业进入快车道,正如过去生物药市场需求催生了生物药CDMO龙头公司的快速成长一样。

生物药的快速发展,其底层驱动力来自于源源不断上市的品种,及良好疗效带来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NatureReviews文章统计,-年间FDA每年平均批准约两款生物药上市,而此后每年平均获批数约为8款。同时,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中,生物药的个数及销量均在不断提升,其中修美乐销售额更是自年起就持续占据榜首,反映市场对生物药的迫切需求。

诸多生物药CDMO公司也伴随着生物药市场扩大而快速成长。如三星生物和药明生物,二者营收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数倍增长,从年10-20亿人民币级别迅速增长至年的百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突破亿人民币规模,较IPO时市值各增长近4倍与7倍。而老牌小分子CDMO龙头Lonza在转型生物药CDMO后,其股价也在年前后伴随生物药快速发展而迅速上涨,其年全年营收近50%来自于生物药CDMO。

我们认为,CGTCDMO的发展将重现生物药CDMO发展历程,并涌现诸如三星生物、药明生物的CGTCDMO明星企业。立足当下,正如生物药井喷期,CGT药物将进入密集上市阶段,且药品以其优异效果迅速渗透患者,因此CGT市场的快速成熟有利于CGTCDMO的高速发展。我们认为CGTCDMO的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CGT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外部影响,包括:1)CGT快速商业化导致的产能不足;2)CGT在研管线快速扩增带来的研发生产需求;3)资金持续涌入,支撑药企与CDMO企业合作。

CGT高外包率行业特性的内部影响,包括:1)CGT生产难度高,药企无法独立完成;2)CGT研发以Biotech为主,外包意愿强;3)CGT生产监管复杂,CDMO具有丰富应对经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年,全球CGTCDMO市场规模的CAGR为22.3%,其中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3亿美元;中国市场则更不成熟,年市场规模仅为13亿人民币。但随着CGT管线的增长及产业的成熟,预计全球的CGTCDMO市场规模将在年达到亿美元,-年CAGR将达到34.9%。中国CGTCDMO市场规模则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增速最快,预计到年,达到亿人民币,-年CAGR高达51.5%。

2.1、外部影响:CGT行业快速发展推动CDMO增长

2.1.1、CGT商业化产能需求大

CGT商业化启航,CGT产能需求提升。CGT药物商业化的推进,对CGT产能需求冲击最大,也是直接推动CDMO扩充产能的一大因素。随着CGT药物从临床进入商业化阶段,所需供应的病患数呈几何级增长。通常CGT产品临床阶段供应量在几十至一百人左右,但进入商业化阶段其需求量可增加数十倍,对药企的生产能力造成压力。如BMS的CAR-T产品Abecma在上市四个月后即遇到产能瓶颈,诺华的CAR-T产品Kymriah则因为上市初仅在美国有生产基地,导致欧洲客户交货困难。由于CGT产品生产复杂、制造周期长,企业需要及时交货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对CDMO的需求快速扩大。

未来几年欧美地区CGT产品上市步伐加快,产能短缺将较为严重,CGTCDMO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药企与CDMO企业正在加快CGT产能扩建的步伐,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量投资:如,诺华在年投资5亿美金扩建基因治疗产能;CenterforBreakthroughMedicines投资11亿美金,以打造全球顶尖的细胞基因治疗CDMO服务。CDMO巨头Lonza则在休斯顿打造了全球最大的CGTCDMO生产基地,并于年正式获批允许CGT商业化生产。国内公司如药明康德、博腾股份、康龙化成、金斯瑞等公司也纷纷布局CGTCDMO领域,并已经产生销售收入。据L.E.K统计,有超过20家制药企业及CDMO公司将在-年间建成工厂投产使用以满足CGT市场的高速发展。这些现象也从侧面验证了市场对CGTCDMO的巨大需求。

2.1.2、CGT研发旺盛

学术与产业研发需求旺盛,助力CDMO发展。CGT相关研发的持续投入也支撑了对CDMO的巨大需求。根据美国化学协会报告,年以来CGT领域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数量均快速增长,反映学术界与工业界对CG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3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