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

人民币作为我国官方的流通货币,使用范围和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现在线上支付越来越流行,甚至有了和纸币平分秋色的意思,但是商家和消费者都会格外留意人民币的真假。整日对着人民币不可能不留意到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而且这个字并不隐秘,连小学生都能一眼发现。

无论是从常识还是从法律方面看,人民上的“圆”应该是元啊。在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里面第十七条说:“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而不再是以前的‘圆’了”,也就是说从法律角度上说,从那时起“元”已经取代“圆”成为货币单位,官方正规写法是还是“元”。财务上一般手写也都是都用“元”的。支票的签字也一定要用“元”,不然银行是不认可的。

但是又没有明确文件表示“圆”停用了,就像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感觉一样,像在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上我们还是能继续看到“圆”。

既然是连小学生都能发现的错别字,而且有法律依据,一再印刷改版的国家流通货币的人民币上的错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改呢?

首先,这就要从历史上找具体原因了。虽然宋朝,中国商人就开始使用纸币“交子”了,但是这并没有全国流行开来。明清时期的中国人还习惯使用银子作为一般等价物,可这时候的碎银子大小不定,纯度不一,给买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明泰纪念币纸币钱币收藏硬币邮票保护册9孔活页内页透明20格硬币内页适用银元袁大头一张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2.3购买

明清两朝,中国国力鼎盛,和外邦贸易往来频繁,欧洲使用的货币便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原。这些货币就相当于现在的硬币大小,加之是圆形的,又是银制,被称为“银圆”。由于这些银元材质统一,固定大小,不必纠结价值大小,很受买卖商家欢迎。

清末,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一时间,各国货币蜂拥而至,脆弱的小农经济根本扛不住资本主义的炮火。清政府不得已开始改革货币政策.清政府决定废除原来的银两,重新铸造货币,模样和外国的货币相似,并且命名为“银元”,并且颁布了法律,规定中国货币为元分角厘,以一元为主币,著定位圆。于是中国以后的货币都是“圆”而不是“元”,称呼为“元”。

北洋政府,民国时期都是把自己的货币称为“圆”。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也延续这种称呼,而且这种货币随着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这种用法,“圆”就这样形成了。

人民币上的错别字在语义学上并不算错别字,只能说是古今异形,元和圆本质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在简化字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使用元字,而人民币由于传统和习惯一直保留着繁体字形。

参考资料:《汉字演变五百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2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