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研究报告消费起家,转型动力,平台化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金证券,刘荆)

一、锂电设备后起之秀,逐步成为行业领先

(一)消费锂电池设备起家,逐步切入动力锂电池设备领域

公司成立较晚,迅速成为国内领先的锂电设备企业。公司成立于年11月,主要为新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以锂电设备为主的高端制造设备和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从消费锂电设备到动力锂电设备,公司迅速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客户来自海内外龙头企业。年成立初期与新能源科技(ATL),宁德时代、加拿大摩堤马帝建立合作关系。后续2年陆续与BYD、力神合作,优化客户结构。此后公司成为ATL、蜂巢能源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国轩高科、微宏动力等多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规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方面,公司有比较完善的规划布局,在德国汉堡拥有研究中心,汉诺威新建实验室。年开始获取订单。年一季度已有北美客户和韩国客户批量订单。

公司产品线宽,力求打造平台型公司。公司初期产品以后段设备中的电芯监测化成容量测试机为主。年开拓了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年开始切入动力锂电设备,初期以包膜机和极耳焊接机为主。年成功研发中段设备的叠片机,实现了方形动力锂电产线制芯装配线的整线交付。年动力锂电领域成功扩容至后段设备。年成功研发卷绕机,完全覆盖中段设备中最重要的卷绕/叠片过程。年产品继续扩容,覆盖软包电池pack线。年成功研发涂布机和长电芯激光焊接机,实现了锂电设备前中后段的整线覆盖,同时又拓展了针对下游需求度高的长电芯电池专机。年中报披露,公司将打造平台型公司,切入光伏、储能、氢能设备领域,其中,汽车制造设备领域推出新能源车扁线电机装配线和混动变速箱装备+测试线,光伏及储能方面均有在研设备,氢能方面已有燃料电池自动生产线。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和其他制造设备。按照产品功能范围,公司产品可分为专机、整线(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公司产品以锂电池制造设备为主,营收占比常年超过80%,实现了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真正的整线(全流程生产线)的产品布局。随着公司未来切入光伏、储能、氢能设备领域,公司产品还将更加丰富,且光储氢业务有望打造全新增长引擎。

(二)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定

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56.06%。-年公司实现收入4.0/6.7/8.9/14.3/23.3亿元,4年CAGR为55.37%;实现归母净利润0.36/1.27/0.93/1.40/2.12亿元,4年CAGR为56.06%。年Q1-Q3公司实现收入29.35亿元,同比增长77.06%;实现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80.72%。年Q1-Q3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过营收增长率的原因系规模效应下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21pct所致。

锂电设备营收占比较高,近年仍将是公司主要业务。年-年H1,公司锂电池制造设备营收占比分别为87.00%/89.96%/87.36%/83.18%/91.65%/88.09%。年公司成功研发前段锂电设备中的涂布机,基本实现锂电设备前中后段整线覆盖,加之下游扩产需求旺盛,以及公司在年的口罩产线业务量迅速下滑,锂电设备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1.65%。营业收入增速居上市公司首位。公司营收5年CAGR为59.06%,居锂电设备上市公司首位,超越行业龙头先导智能2.85pct。

公司重要客户新能源科技是消费锂电龙头。新能源科技是3c消费类产品用锂电池龙头企业,近几年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行业竞争力强。根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新能源科技年在全球手机锂电池市场中占据42%的份额,根据TechnoSystemsResearch数据,新能源科技年在全球笔电和平板电脑用锂电池市场中占据34.44%的份额,均为世界第一,是消费锂电池行业中的佼佼者,能够充分受益于行业增长。

消费锂电业务深度绑定新能源科技,业绩稳定性强。公司成立以来,长期与新能源科技保持合作,也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年-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科技均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4.29/6.09/9.46/19.91/12.45亿元。我们预计,公司与新能源科技的深度合作将为公司业绩提供良好保障。

锂电设备客户粘性较强,公司与新能源科技的合作稳定。锂电设备非标性质和长回款周期的特质意味着锂电设备制造商和客户的关系建立是一个较为漫长且困难的过程。经过多年合作,新能源科技已经充分认同公司产品的品质、性能以及公司的服务。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新能源科技电芯检测设备的第一大供应商,电芯装配设备方面占比也在迅速提升。-年,公司电芯检测设备获取订单占新能源科技采购比例为74.51%/60%/84.58%,电芯装配设备占新能源科技采购比例为8%/11.47%/33.37%。新能源科技与公司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预计未来双方还将保持紧密的合作。

动力锂电收入快速增长,从消费至动力转型初步成功。年及之前,公司消费锂电设备收入占锂电设备收入90%左右,公司营收较为依赖消费锂电设备的行业增长,到年H1,公司动力锂电收入占比达到了33.68%,收入量接近年全年动力锂电收入的5倍,预计未来动力锂电收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公司全新增长点。

锂电设备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年以来锂电池制造设备毛利率水平保持在40%左右,年下降至37%,主要系年行业整体导致订单质量下滑,继而影响年锂电设备整体毛利率。年,行业回暖以及公司自己降本增效,锂电设备毛利率已回升至39.4%。H1锂电设备毛利率为35.52%,对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拖累,主要系公司低毛利率的整线收入占比提升。整线设备毛利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对整线尚未形成规模化采购,不同客户对整线设备的工序、技术以及后续整改要求差别较大,导致价格差异较大;整线设备处于开拓新客户阶段,公司会进行部分让利。我们预计随着整线规模化出货,毛利率有望重新回升。

公司盈利能力趋于稳定,期间费用率优化初见成效。年至年公司净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年Q1-Q3公司净利率为9.66%,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形下,净利率同比提升0.20pct,系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21pct所致。控制期间费用,提升效率初步取得成效。

(三)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核心技术团队优秀

实际控制人为周俊雄和卢家红夫妇及周俊雄堂兄弟周俊杰,共持股51.42%,股权相对集中。周俊雄和周俊杰堂兄弟通过利元亨投资间接控制公司45.57%股份,通过弘邦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17%股份,周俊雄配偶卢家红直接持有公司2.68%股份,周俊雄和卢家红夫妇及周俊雄堂兄弟周俊杰合计持有公司51.42%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他股东占比均未超过5%,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且上市以来公司股权架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公司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均为技术出身。创始人周俊雄先生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荣获广东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其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动力电池制芯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评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从事研发和管理岗位20余年,经验丰富;创始人堂兄弟兼董事周俊杰本科专业为电器工程与自动化,有近10年研发及研发总监经历。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经验丰富。研究院院长杜义贤曾为三峡大学机械学院正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公司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和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教授作为核心技术专家。

股权激励计划深化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绑定,保障公司成长。年11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数量为.6万股,占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1.26%,授予价格为元/股(公告前一日收盘股价为.1元),激励对象共计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9.94%,包括核心技术人员、业务技术骨干等。

若公司未达到业绩考核目标,所有激励对象对应考核当年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且不得递延至下期归属,并作废失效。根据业绩目标,公司-年的营业收入分别需要达到22亿元、34亿元、52亿元,增速分别为54%、55%、5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需要达到2.2亿元、4.25亿元、8.05亿元,增速分别为57%、93%、89%。公司年营业收入为23.31亿元,同比增长63.04%,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增长51.18%,营业收入已经达到第一个归属期的考核要求,净利润略微低于目标,但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年和年超额完成业绩考核目标的可能性较大。

二、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设备需求确定性强

(一)消费锂电池市场平稳增长,软包化趋势明显

3C消费类电子产品整体出货量较为平稳,新兴领域为主要增长点。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平稳,笔电类产品增长稳定。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行业目前已经十分成熟,加之近年缺芯和疫情的影响,增速缓慢,出货量变化不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呈季节趋势,整体出货量稳定,经过年疫情的冲击后,现已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准。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相比其他两类有明显增长,-年出货量分别为.6、.9、.6万台,CAGR24.75%,每年出货量均有稳定增长。

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迅速,将是未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增长点。新兴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包含以智能手表、AR设备、蓝牙耳机等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以及无人机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可穿戴设备市场在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年增幅达到93.8%,根据IDC数据,-年全球可穿戴设备产量分别为1.89、3.66、4.75、5.29亿台,IDC预测年可穿戴设备产量将达到8亿台。全球消费电池出货量增长稳定,未来5年有望翻番。根据SPIR数据显示,-年全球3C类消费电池出货量从41GWh增长到68GWh,CAGR为10.26%。随着新兴3C设备的品类增加市场扩容,智能穿戴、电子烟、无线耳机等新兴产品的推广,3C数码类电池需求量预计将逐年提升,SPIR预计年能达到.2GWh,-年CAGR为14.09%。

消费锂电池软包化趋势明显,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达到90%以上。软包电池相对于其他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循环性能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轻薄度、便携性、及续航能力目前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首要考虑条件,所以3C消费产品制造商对软包电池的需求程度逐年提高。据TechnoSystems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锂离子电池的软包占比均逐年提升,笔记本锂电池软包化率从年35.85%提升至年88.18%,年占比将达到95.29%;-年手机锂电池软包化率从53.72%提升至87.53%,年将达89.74%。

(二)新能源车产销两旺,动力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

1、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需求导向下新能源汽车数据再创新高,市场反馈依旧火热。虽然补贴退坡,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旧连年攀升,产销两旺。产量方面:年Q1-Q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万辆,较年全年增加了.2万辆,同比增长.8%。销量方面:年Q1-Q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万辆,较年全年增加了.6万辆,同比增长.9%。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提升,Q1-Q3已达到23.5%。根据中汽协消息,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实现翻番,达到13.4%,提升8个pct,年Q1-Q3再度提升至23.5%。根据巨量算数的预测,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45%以上,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也预测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50%。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保持增长。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尚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将拉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gwh,-年CAGR为39.02%。

2、海外市场:欧洲前景广阔,北美潜力大。欧盟新规《Fitfor55》,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欧盟原本承诺以年为基准,在年之前将温室气体减量40%。年12月的欧盟峰会中,27个成员国领导人就更高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即将减排幅度提高至55%,在此背景下,到年,来自于当年销售新车的单车排放量将从59.38g/km降低至42.75g/km。

欧洲新车平均碳排放高于既定目标。根据《Fitfor55》,-年的汽车碳排放目标为95g/km,截止至今,EEA公布的最新数据为年的.8g/km,该数据距离设定的95g/km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判断如果要完成《Fitfor55》的既定目标,即到年下降至42.75g/km,到年新车达到0排放,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和渗透率的提升必不可少,未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迅猛,俄乌战争影响下韧性较强。从欧洲月度销量数据上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率较为稳定,每年稳中有升。年上半年受俄乌战争影响,增速下滑,实现销量.89万辆,环比增长9.33%,但在仍然处于增长态势,产品需求韧性较强。我们认为,随着战争带来的影响逐渐削弱,欧洲购买力逐步恢复后,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未来有望恢复高速增长。

欧洲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力度大,持续时间长,为市场扩容长期保驾护航。年前后,欧洲各国出台了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并且大多数政策将持续到年后。相比于年前的补贴政策,德国对于纯电动补贴增加了~欧元,混动增加了~欧元。法国原定于年开始递减4.5万欧元以下EV补贴至欧元,现已延长至年7月开始递减。瑞典补贴额度大且无具体车辆价格要求,瑞典政府自年来多次上调补贴力度,目前已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拜登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车普及,补贴力度较大,且对产业扶持投入极大。美国对于购置8万美元以下的纯电动车补贴1.25万美元且有返现。年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发表讲话,并公布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为期8年,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推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创造就业机会。其中包含了关于新能源车购买补贴和新能源车行业补贴,预期将往电动汽车领域投放亿美元。

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极低,未来空间巨大。根据EVadoption数据,美国市场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52.6万辆,渗透率为3.39%,预测美国年新能源车销售量为.6万辆,4年CAGR为40.61%,预计美国年新能源车销售量将达到.9万辆,-年CAGR为18.08%。相比欧洲而言,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低,未来空间广阔。政策加码叠加美国新能源车型加速丰富,供给端有望驱动美国市场进一步扩容。伴随年行业及购车补贴的加码等积极变化,预计年后销量高增长确定性较高。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增速快于国内。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整体低于国内,且美国市场空间较大。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gwh,-年CAGR为43.12%。

(三)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成为锂电池增长新驱动因素

储能领域未来前景广阔,储能锂电池中国内企业占比高。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66.3GWh,同比增长.4%。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42.3GWh,占全球出货量的63.8%。年以来储能锂电池企业普遍进入订单爆满、产能不足与大幅扩产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储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根据EVTank的预测,到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将达到.7GWh,-年复合增长率为38.46%,预计到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将达到.7GWh,-年复合增长率为30.25%。根据GGII的预计,到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将达到GWh,-年复合增长率为43.63%。

电化学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独占鳌头。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21.1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19.85GW,功率规模占比93.9%。储能锂电池与动力锂电池的技术差异较小,在具有锂电设备技术积累的公司,有望形成有效的技术转化,率先受益。

(四)下游电池厂商扩产明确,锂电设备需求确定性强

国内锂电池厂商加速扩产,计划明确。根据各公司已发布的产能规划和项目签订公告,我们统计了已经确定的预计扩产产能(不包含已在公司计划但尚未确定的项目),其中宁德时代规划在年落地的累计产能约GWh(包含独资产能和时代合资产能),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航锂电、欣旺达规划到年产能分别达到、.6、、、、GWh。

总体而言,国内主流电池企业累计落地的产能规划总和在//4/年分别达到.2//2/.6GWh,—年CAGR为36.31%。根据各公司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公示,目前大部分锂电企业的设备购买金额为1.8-2.4亿元/GWh,假设单位投资额由2亿元/GWh逐年下降至1.8亿元/GWh,年至年间锂电设备需求将达到.04、8.22、.4、.02亿元,年到年间CAGR为14.37%,4和年增速不高的原因系下游锂电池厂商扩产计划并未完全公布,尚有项目正在商谈中,我们预计还有一些项目将在-年间逐步落地。

锂电设备平均4-5年换代一次,设备更新将为行业带来大量需求。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文章,电池厂锂电设备平均4—5年更新一次。我们假设设备折旧年限为4年,据此计算,年到年设备更新带来的需求分别为.91、.32、.96、.88亿元,CAGR为53.73%。加上扩产带来的需求,年到年间锂电设备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5、.54、.36、.96亿元,年-年CAGR为27.45%,设备需求确定性强。

海外锂电池厂商高速发展,国内锂电设备出海有望。根据全球主要锂电池制造商已发布的产能规划和项目签订公告,我们统计了已经确定的预计扩产产能(不包含已在公司计划但尚未确定的项目),其中LG新能源规划在年落地的累计产能约GWh,三星SDI、SKI、Northvolt、ACC总体规划产能分别达到.4、、、GWh。考虑到海外锂电设备单GWh采购价格偏高,假设国外设备单位设备投资数值为2.5亿元人民币/GWh,折旧年限与国内相同均为4年,得出未来海外锂电设备需求能够达到.1亿元人民币。

三、公司善于把握行业趋势,拥有客户、研发等多重优势

下游锂电生产企业对长期合作伙伴认可度高,设备企业销售可持续性强。动力电池行业在年经历业内洗牌,电池片价格下滑,行业补贴退坡,低端厂商逐步退出,并购重组,目前行业内锂电设备制造商均与客户有长期稳定合作。行业内企业均能充分受益下游扩产。市场上迅速崛起的新兴电池厂商急需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当龙头锂电设备厂商难以满足需求时,其他设备厂商将会快速抢占这部分需求。二线厂商中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厂商迅速获取订单,充分受益行业扩产。利元亨抓住了行业演变带来的机会。

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率常年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7%,研发费用率为11.70%,在可比公司中位于第一,年Q1-Q3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08%,研发费用率10.83%,依旧处于可比公司中的第一位。以来,公司研发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是公司较晚进入锂电设备行业却能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研发人员数量稳步提升,聘请两位院士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公司年年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人,研发人员占比为23.35%,较年增加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人,占比53.9%。在行业对比中,公司也在逐步追赶行业龙头先导智能,到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达到先导智能的46.7%。在高端人才方面,聘请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担任首席技术顾问,聘请德国汉堡科学院张建伟院士为外籍科学家,协助公司把握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加快新技术落地应用、培养高层次人才。客户开拓能力强,公司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比亚迪、ATL、三星、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行业知名客户。公司在消费电池领域主要与新能源科技(ATL)合作,22年又开拓了三星SDI,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客户均为头部电池厂,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客户。为了与下游动力锂电池客户深化合作,增强客户粘性,更快更好地打开动力锂电设备市场,利元亨在年与3家主要动力锂电设备客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是供应商合作协议。年6月,公司与比亚迪签署《优选供应商合作协议》,在其供应链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

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公司执行国际化战略,设立国际销售部以及境外设立子公司和办事处,主要负责公司全产品线的海外业务拓展和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目前,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作为总部海外业务联络窗口,同时在德国汉堡、美国特拉华州设立了子公司,并在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等地都设立了办事处,重点聚焦电池厂商海外设厂和国外汽车厂商设备需求,能够及时的为海外客户提供快速响应服务和技术支持,实现欧美化经营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境外业务合作也取得较大进展。

四、卓越竞争优势助力公司订单爆发

(一)锂电设备行业简介

锂电池生产分前中后三道工序,设备种类繁多。前段工艺为极片制片环节。前段工艺对设备的性能、精度、稳定性、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能等有较高要求,主要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以及极耳成形等工序,对应包括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制片机等设备。其中,涂布是前端工艺中的关键工序,主要是将搅拌后的浆料均匀地涂在金属箔片上并烘干成正、负极片。涂布机作为前端核心设备,涂布速度、涂布重量与厚度的一致性、涂层与基层的粘接性都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

中段工艺为电芯装配环节。对精度、效率、一致性要求较高,主要包括卷绕、叠片、入壳、注电解液等工序。中端锂电设备主要用于电芯制作,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等。其中,卷绕/叠片为中端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卷绕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正负极片和隔膜主动放卷、自动纠偏,与隔膜一起按工艺要求进行自动卷绕。卷绕机的衡量指标包括卷绕张力波动、卷绕速度等,涉及自动张力、自动纠偏技术和精密机械制造等多项技术。叠片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正、负极片装入料盒中,机械手左右运动,在正、负极料盒中拾取极片,经二次定位,交替将正、负极片放在叠片台上。叠片机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叠片速度和极片对齐度。

后段工艺是电化学环节。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以及组装电池组等。后端锂电设备主要用于检测和封装,包括化成柜、分容柜和激光焊接机等。锂电池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更新快,不同型号电池、甚至同一型号电池不同厂商采用的生产工艺均会存在差异。

锂电设备价值分布差异明显,涂布和卷绕/叠片设备占比高。从价值分布来看,前段设备价值量在总体中占比最大,约为40%,其中涂布机占比约30%;中段设备在总体中占比约为30%,其中卷绕机和叠片机占比约20%,目前卷绕机占据主流,未来叠片占比有望提高;后段设备在总体中占比约30%,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在其中占比约20%,其余约10%为组装和检测设备。

(二)专注高速叠片技术,叠片机性能领先

叠片工艺是锂电池制造的重要一环,应用于软包电池和部分方形电池,在电池电芯充放电速率、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都相对卷绕工艺占据优势地位。能量密度方面:卷绕在卷绕拐角部有弧度,不能够充分利用电池空间。相对的,叠片能够充分利用电池边角空间,故在相同体积的电芯设计下叠片形成的电芯能量密度更高。

安全性方面:叠片电池有着均匀一致的反应界面,由于卷绕结构的复杂特性,整个极片在长度方向上存在多处弯折和厚度变化区域,由于卷绕张力的不均匀和形状变化,很容易造成隔膜和极片的打皱变形,正负极得不到有效的接触,造成反应死区,充电时在褶皱的边缘处发生“析锂”现象,造成电池有效的活性物质得不到充分反应,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循环性能下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叠片式电芯结构则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充放电速率方面:相比多极耳卷绕,叠片电池每层都引出一个极耳,此种结构制作的电池快充性能是目前各种结构中最高的。

叠片与卷绕工艺对比互有优劣,叠片技术主要痛点在于技术难度高。叠片技术相对于卷绕技术在电池性能提升方面均有优势,但技术壁垒较高,且叠片工艺的电芯制成速度较慢,从性价比角度来看稍有劣势。但叠片技术上限高,预计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叠片机性能领先,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公司自主研发的切叠一体机将极片裁切和叠片技术进行整合,为新一代Z字型叠片机,整机效率达到0.s/pcs,为行业领先水平,且公司叠片机适用的电芯尺寸广泛,能兼容长电芯,泛用性好。客户方面,公司叠片机得到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众多客户认可。

(三)聚焦长电芯,突破技术难点推出整线

结合下游技术迭代特点,公司推出长电芯电池专用装配线。近年下游电池厂商逐步推出长薄型方形电池,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都是通过薄化电芯厚度,增长电芯长度,并结合CTP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方形电池,这类电池只能使用叠片工艺制作。公司结合自身优势,重点突破长电芯装配难点,推出长电芯装配线,单线产能最大能达到30PPM,一次优率达到99.3%。

公司突破长电芯激光焊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长电芯为长条结构,最大长度可达mm,变形量大,焊接难度高。公司针对长电芯封口技术进行深度开发,通过采用不同的封口焊接机构以及多轴高速高精度控制系统,支持激光焊接工艺库快速换型,实现两端稳定封口焊接,可提供卧式侧焊、立式侧焊、顶盖旋转焊接、顶盖双边同时焊接等多种焊接结构,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经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果鉴定,公司长电芯激光焊接系统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长电芯装配特点,公司将多项技术结合到长电芯装配线中。下游电池厂商推出的长薄型方形电池在电芯装配过程中有不同于正常电池的诸多难点,公司抓住机会,逐个突破每个难点,将技术融合到装配线中,能够有效应对长电芯装配问题。年4月至年3月,公司已拿到蜂巢能源15.08亿元的装配线订单,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

(四)整线产品快速放量,利润提升空间较大

行业大背景下,整线设备是未来趋势。目前电池行业竞争激烈,锂电设备整线交付模式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整线交付模式可减少繁琐的商务和技术对接,降低运营成本;可提高产品线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可大幅度缩短设备设计、生产、交付周期,实行统一售后服务。同时,对于中小电芯厂和新进入者而言,整线供应带来的超额服务和整体售后具备较强吸引力,有望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参考。从电池质量的角度来看,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越少干预,严格控制设备在线的时间,这对于产品一致性、稳定性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也是目前下游电池厂最需要的。

公司推出适用于锂电行业的“数智化整线解决方案”——“海葵智造”。海葵智造能够在设备自动化基础上,打通背后的工业网络设计,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实时监控,到智能排产,再到设备预测性维护,打通制造运维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壁垒,提高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可控性和自适应性,提升企业高效配置生产资源,实现精益生产。

年上半年公司整线收入快速提升,毛利率优化空间较大。根据公司公告,年H1公司整线产品销售占比29.40%,较年提升25.08pct。毛利率方面,H1公司整线毛利率25.62%,专机毛利率39.64%,整线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较大。锂电整线产品主要包括电芯装配线、动力电池模组Pack线、物流输送线及立体仓库。由于早期锂电整线交付模式尚未成熟,各期销售的锂电整线产品具有一定差异,锂电整线产品的定制化属性强,过去单一客户采购的整线较少,未呈现批量化、规模化,导致公司锂电整线毛利率短期内存在波动。长期来看,伴随着公司整线产品逐步推广,相关人员交付熟练度提升,公司整线产品毛利率提升空间较大。

(五)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订单获取能力强,在手订单充足,收入确定性强。根据公司公告,年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金额为93.29亿元(含税),不含税为64.79亿元,其中锂电设备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金额90.27亿元(含税)。其中,动力锂电设备不含税金额为53.74亿元,占比86.53%。根据公司11月公告,11月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已超过亿。考虑到锂电设备较长的订单交付周期,我们预计这些订单将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逐步兑现为收入。订单客户为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行业知名客户。其中,蜂巢能源订单25.35亿元,占比40.82%。比亚迪、国轩高科位居前列。根据SNEResearch,年度动力电池装机量位于全球前十名的客户占年7月底动力锂电设备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的比例为71.81%,占比较高。

五、布局光伏、储能、氢能,平台化战略打造新增长引擎

公司逐步转型平台化智能制造企业,目前在光伏、储能、氢能领域均有布局。

(一)光伏行业景气度高,公司与海外龙头深度合作

全球及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稳步提升,带动设备需求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GW,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4.88GW,同比增长13.86%。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预计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GW。光伏行业持续增长确定性强,增长空间较大,产业链内各环节厂商积极扩产,有望带动设备行业高速增长。

公司年开始投入光伏设备研发,现已有多款产品。公司在光伏设备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现已有光伏组件自动化产线、全自动超快无损切片机、PERC激光开槽设备等机型。根据年半年报,公司预计投入万元,继续进行光伏设备的研发,主要用于快速切割、提高划线质量、提高电池片焊接效果三方面。

公司与冯·阿登纳合作,深度布局光伏设备。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