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期末专项测评认识钟表认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里安排了两个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板块,一个是《认识钟表》,一个是《认识人民币》。虽然这些内容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可以说学生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学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真正做题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发现,学生其实掌握的并不是很好,今天我把这两个板块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两板块出现的重点的内容,和比较容易考到的题型。
先温顾下《认识钟表》里认识应该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
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在佩戴手表,不像过去,手表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让人准确地知道时间,而现在这种功能好像在大大消退,很多人戴手表其实就是为了装饰自己。人们对于什么时间信息来源于手机,手机都不离身,所以看时间就看手机。但是学生还是要学会看表的。
在《认识钟表》的板块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要学会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会根据钟表读出相应的时间,也能根据给出的时间,在图中画出来,这个是此版块最难的题型,经常有学生画不正确。最后是学生要会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尤其是那些造型独特的表,有的表上根本就没有12个数字,只有3、6、9、12,甚至有的表,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表,也要教学生会认,这个难度就比教材里出现的钟表要大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会了看表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学数学,要教会孩子归纳总结,比如我们知道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是晚上七点开播,知道春节联欢晚会是八点开始,那么就用钟表表示出来,叫学生知道哪个是时针(短的),哪个是分针(长的,如果有秒针的,告诉学生最长的那个是秒针),然后多拨出几个整时的时间,然后叫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学生就会发现,分针都指着12,时针是几点就指着几,比如是8时,就指着8,是9时就指着9。然后可以给学生拨出两个特殊的整时,一个12时,学生就会发现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而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直线。
要知道整时可以用8时表示,也可以用8:00表示,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说8点。
接着用同样的办法,拨出几个半时,然后叫学生观察、总结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学生就会发现,半时的时候,分针都是指向6,而时针和分针会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比如时针指向了4和5的中间,那么此时就是4时半,也叫四点半;如果指向9和10的中间那么就是9时半,也叫九点半,用数字表示就是4:30,9:30分。
除了整时和半时,学生还要学会大约几时,这个才是难点。这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快几点了,一种是几点刚过,这都可以统称为大约几点,比如,当分针指向数字10,或者11那里,反正还没有到12,时针也快指向3了,那么此时我们就称为快3时了;当分针已经过了12,到了5左右了,时针指向3了,那么此时可以称为3时刚过,这两种都可以叫做大约3时。
学会了看时间,也根据相同的方法把时间点在钟表上画出来。
接着温顾下《认识人民币》单元的主要的知识点。
说到花钱,现在的小孩子们都是花钱的高手,但是现在和过去已经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了,过去那些小面值的人民币都退出历史舞台了。学生都没见过,学起来也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不过好赖,学这些的时候,学生们都买了学具,就是那些看着很像真钱的学具,叫学生们去认识人民币。
首先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也要学生清楚,人民币上的元,不是元,而是圆。
以元为单位的从大到小是: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像2元的,很多学生根本就没见到过,可以通过学具来认识下两元的长的什么样子的。
以角为单位的从大到下是:5角、2角、1角。这些5角的见识过,2角的基本没有了,1角的超市里还是有使用的。
以分为单位的从大到小分别是:5分、2分、1分。这些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认识下就可以了。
学生们还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角和分,除了纸币还有相应面值的硬币,就是大家说的钢镚。
人民币里最难掌握的就是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和计算,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至于怎么换算和计算,我们下面针对题,再给大家仔细讲解。
下面给大家分享试卷。
第一大题,填空题
第4、5、6小题是《认识钟表》里面涉及的题,其他7道小题都是人民币单元的题。一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人民币,那么就看数字5里面有几个数字1,5里面有5个一,所以就可以换5张1角的人民币,还可以换()张2角人民币和()1角的人民币,这个答案不是一个,比如,你换一张2角的,还剩余的3角都可以换成1角的,那么就是1张2角的和3张1角的;如果你换2张2角,这就是4角了,那么剩余的换成1角的了。这样的题,有的学生就容易出错。
第7小题,人民币现在最大的面值就是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