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到了什么程度央行报告说了实话

前几天SWIFT公布了年1月各国(地区)全球支付份额占比情况,人民币依然排在全球第五但支付份额相比于两年前有所下滑。

年1月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占比为1.93%,排在之前的美元为40.12%、欧元为37.88%、英镑为6.57%、日元为3.15%;2年前的年1月人民币的支付份额为2.42%,高于今年1月0.51个百分点。换言之,今年1月的人民币支付相比于两年前下降了21%。

与此同时,今年1月的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即使和去年12月相比同样下滑了一些,当时的份额为2.15%,比今年1月高了0.24个百分点。

仅仅从年1月的全球支付份额占比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好像不仅没有提高还下降了一些。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年1月的支付份额下降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我在之前的图文里分析过具体原因,简单提一下不展开了。

一是今年的春节长假在1月(前两年都在2月);二是疫情防控自去年12月放开后大部分人感染了一轮,1月正好是恢复期。

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年1月的经济和贸易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参与的贸易少了、人民币支付份额当然会下跌,我相信年2月或者3月的全球支付份额会恢复正常,大致在2%至3%之间。

2%-3%的全球支付份额能否代表人民币真实的国际化程度水准呢?不少人认为用SWIFT交易数据判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是片面的,因为人民币跨境贸易还会通过咱们自己的CIPS系统完成。当然,我暂时没有看到详细的数据,如果有小伙伴能够给出具体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比较,将其与1-2月的全球贸易额对比后就能知道现在到底是走SWIFT多还是CIPS多了。

为了探寻CIPS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我特意在CIPS的官方网站上查了一下开通该跨境结算系统的国家和机构数量。

根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