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就住养老院,那些没有儿女的老人

在我国人口统计中,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代户。

何谓一代户?

指的是,同一辈人居住或独自落户的人,包括但不限于独居、已婚未育夫妻、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

如果回溯到10多年前的人口普查,绝大多数人还是二代户,也就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

然而,如今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养儿防老为核心的父母+子女的传统家庭模式,正在快速瓦解。

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年全国家庭户中,“一代户”的总量超过了2.4亿户,占比达到了50%左右。

这就意味着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结婚、不生育,或者孩子已经离开而决定独立生活。

在无法逃避的养老问题上,没孩子的人难免比有孩子的人更焦虑。

他们当中不仅有主动选择单身或者丁克的,也有因空巢、失独等原因,而不得不成为一代户。

这些无子女家庭,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1居家养老

曾有个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你是在什么时候感受到了真正的踏实?

有个回答点赞颇高:50岁以后,当身边生病的人越来越多,亲戚朋友被命运的无常绊倒时。我才发现,有家庭、有存款、无病痛、不惧怕的日子,是多么的从容。

人无法预知无常之事,但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准备好避雨的屋檐。

重庆的刘女士今年43岁,已经和丈夫度过了3年“退休”生活,不再上班。

她曾在26岁时立下“40岁退休”的目标,并认为“丁克”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大,她观察周围朋友有孩子的家庭生活,不是柴米油盐,就是一地鸡毛。

加上她天生不喜欢束缚,于是更坚定了不生孩子这个想法。更何况,她和丈夫已早早计划好了没有孩子的晚年生活,就靠两个——钱和身体。

旅行是刘女士最大的爱好,每年要出去2-3次,算下来一年需要20万左右。

她曾是一家知名地产企业的HR高管,年薪百万,亲戚朋友都羡慕不已。

可是这么优秀的工作,她还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果断辞职。

辞职后的日子很潇洒也很自由,但生活总归需要用到钱。

为了攒钱,她开二手车,用着不到块钱的国产手机,一年多天的工作日都吃便利店里一顿不到10元的工作餐。

就算她的同事曾笑她是全公司最“土”的,她也当做笑话笑笑就过去了。

旅行是刘女士夫妇俩日常开销的大项支出,当选择不再上班时,支撑这部分费用的,是理财和利息。

刘女士的理财方式非常保守,就是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因为50万以内的存款,哪怕银行不幸暴雷,国家也会直接赔付,因而他们宁愿不享受VIP待遇,也要分散存款。

保险方面,她按时缴纳国家要求交的普通医保和社保,同时也有在研究市面上各大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和意外险产品。

但保险公司本质上是金融机构,她发现消费者受益的概率比较小,一个普通人是算不过金融机构的。

没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除了靠钱,更需要靠健康的身体。

夫妇俩每年都会定期做体检。医院做过“人体成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她的身体相当于一个23岁的年轻人。

但同样的检查,早在她30出头的年纪测出来却是37、8岁,比实际年龄还要老5、6岁。

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添砖加瓦。

如今她和丈夫每晚9点睡觉、早上7点半起床,作息规律,无夜生活,和朋友见面也是安排在白天。

现在他们还年轻,经济和身体都跟得上。

然而,他们没有孩子,等到了人生最后阶段时,还是需要签一个“意定监护”,在亲属或好友中指定一个人来处理人身和财产问题。

2去东南亚养老

无独有偶,陕西的陈先生也是丁克族。

40岁的他,在去年6月份“退休”,已平稳度过一年时间。

陈先生原本在国企工作,本以为可以一直干到老。后来因为公司调整,让所有人去县城上班,他不愿意去,索性离职。

对于陈先生这类消费欲很低、几乎不购物的人来说,不上班后甚至连出行和在外吃饭的钱都省了,只依靠利息及理财收益,可以一直过到退休,可能本金都不会动多少。

离职前他把存款粗略盘点了一下,奢侈点儿的话可以撑8-10年;简朴一些则可以用15年。

陈先生的社保交满15年后就停了,他所在的陕西地区,男性缴纳年限至少要达到30年。好在,医保是可以单独交的。陈先生将在职职工转成灵活就业,按最低基础的60%缴纳。

对于养老问题,陈先生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预估自己将来的退休金大概在-元/月,所以计划去菲律宾或其它东南亚国家,考察下养老的可能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陈先生喜欢潜水。

朋友在菲律宾开了一家潜泳店,陈先生之前曾去多次去帮忙,发现很多欧美老人都喜欢在菲律宾养老。

有一个老头拿的是美国低保,大概每月美金,在菲律宾过得很舒服。

在菲律宾一个非热门旅游区的小村镇,生活相对便利,元人民币是非常够用的。元租房,元伙食费,元雇菲佣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

东南亚国家大部分没有冬季,不用考虑采暖问题,很适合畏寒怕冷的老年人,在那里可以天天穿短裤背心,冬季服装费用也省了。

医疗方面也跟国内县城差不多,之前陈先生去打过一次破伤风,仅花费多元人民币。

好多没出过国的人,以为去了国外大概率会受欺负,被歧视,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大部分菲律宾人素质都很高,包括菲佣。

中国人想去那边养老,不懂英文也没关系,只要愿意沟通,用翻译软件也能顺畅交流。

在签证方面,菲律宾可以办理访客临时身份证。有效期是一年,费用在元人民币左右。申请签证的理由,甚至只需要写“在这里待着很Happy”就可以了。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于老年人群体是很友好的,泰国还专门针对50岁以上人群,发放养老签证。

在国内,有一些丁克族,因为担心自己的财产早早被一些直系或旁系亲戚惦记上,会讨论如何避免被吃“绝户”。

陈先生也曾遇过类似状况,他的妈妈曾帮他规划过养老问题,还问他将来能否把房子赠予表哥的孩子?

听了这番话,陈先生只觉得匪夷所思。自己跟这孩子又不熟,为什么要把房子给他?

虽然自己早就下定决心不要孩子,但身边玩得要好的朋友却基本都有孩子。陈先生明白,可就算有孩子,对这一代人来说,也不会想着去依靠。

他曾经和几个有孩子的朋友讨论过养老问题,大家异口同声表示,以后一起出资买个院子,建造一个“老废物乐园”,搭伙过日子。

在70、80后的观念里,钱终究比人靠谱。

3大不了就住养老院

有主动选择丁克,也有被动选择不婚的。

来自沈阳49岁的林女士,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单身至今,并不是她最初的计划,因为在情感方面比较被动,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有机会的话她可以接受谈恋爱,但已不打算结婚。

她认为女性经济独立很重要,目前还在上班,一直都努力工作,已拥有一套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高档楼房,虽无房贷,但也不会超高消费。

老一辈人常跟她说:“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有过河钱。”

对于单身到老,林女士并无多大恐惧,因为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她的高中女同学和她的妹妹,还有一个朋友的哥哥,他们都是单身。

她也想好了将来老了万一真不能自理了,大不了就住养老院。

在她所居住的东北地区,老龄化比其它地方要快一些。满大街都有很多“康养中心”和“幸福之家”,很多有子女的老人都住养老院,这在沈阳很正常。

她公司部门同事的姥姥在养老院住了四五年,每月住宿加护理费用多块钱,晚辈通常在周末去看望老人,大家对此都司空见惯,没有人会说你不孝顺。

不时有新闻报道说养老院虐待老人,林女士认为这都是极个别现象,毕竟有的老人确实很闹腾,自己儿女都会有受不了的时候。

确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监管,我国已是文明社会,不可能随便出现护工打老人的现象。

只要是跟人打交道,总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她给自己养成了平常心,不会给自己提前制造焦虑。

林女士有个姐姐,姐妹俩自小至今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后来姐姐结婚,有了两个儿子,她也和两个外甥相处融洽。她经常去姐姐家吃饭,俩外甥见了她都会像自家人一样说“哟,回来啦。”

虽说姐妹俩感情很好,但一听到有人说让俩大外甥将来给她养老,她还是忍不住要怼一怼:“单身是我的个人选择,我不想给身边人增加负担,尤其是不增加金钱的负担,这是我作为一个单身人士的基本操守。”

相反地,她倒是有计划如果将来的房产和财产没用光,就留给这两个外甥。

有人提醒她,《民法典》里规定不立遗嘱的情况下,钱会被充公,到不了外甥手里,她牢记在心,已经在准备写遗嘱了。

写在最后

以上几种养老方式似乎很靠谱,但深入分析后,还是会发现它们的一些弊端和不确定性。

首先,立遗嘱或者在亲属和好友中指定一个人,来处理人身和财产问题。

然而毕竟不是自己的子女,无病无灾时还好,谁又能保证在自己大病大灾之后,对方依然可以不离不弃呢?

其次,并非每一个无孩家庭都有条件去东南亚国家养老。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如果面临高龄和失能,仅凭一己之力更是难以独立生活。

最后一个选择是养老院,可能也是很多无孩家庭的最终选择。

可是,养老院的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尤其是那些没有合法监护人的失能老人,处境更为艰难。

甚至近些年来,多次爆出无孩老人被养老机构虐待的情况,令人心有戚戚。

养儿不一定防老,却能起到监督和震慑作用。

既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潜在力量,也是晚年生活的底气。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否选择结婚和生育,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