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创作思想的影像表达,从哪些方面

贾樟柯作为时代的自觉观察者和纪录者,通过影像表达唤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研究贾樟柯的创作思想需借影像表达来分析,从电影作品的不同叙事角度展开,力求挖掘其创作思想的内涵和独特价值。

因此,本章对贾樟柯电影创作思想的影像表达,从空间叙事、镜头语言和声音色彩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创作思想在影像表达中的深刻含义。

01焦虑与空虚状态下的小城镇

贾樟柯认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进一步了解故乡。”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他认为小城镇是反映中国社会变化最明显的缩影。因此,贾樟柯将观察的目光聚焦到故乡,他借故乡的变化与发展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西方文明的变革浪潮影响了城市文化,并吸引着小城镇年轻人,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展现出极大的好奇与期待,力求做出本质性的改变。

但小城镇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影响下,城镇化相对缓慢,在城市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矛盾冲突中,小城镇青年对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产生了焦虑意识,并表现出空虚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封闭的城镇空间被打开,贾樟柯在影片中记录时代变迁下的底层人物,他们在离开与回归之间挣扎,以焦虑的意识和空虚的状态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生存,《小武》将这种挣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装修豪华的“维也纳歌厅”与破败封闭的小县城进行对比、小武的卧室虽然狭小、颓败,却挂着西方美女的海报、将城镇青年对西方文化的向往通过万宝路香烟来体现。这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文明借助城市文化的发展,给小城镇青年带来的文明冲击和影响。

从美学层面看,这是城市文明与城市空间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任逍遥》中也表达了城市空间对城镇空间的影响,展现了城镇固有的空间属性功能的变化。“候车室变为成台球厅,传统戏坊里播放流行歌曲,卡车成为穿着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舞蹈表演的地方,这些改变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底层空间的真实写照。”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年轻人从开始的期盼、兴奋到无法脱离只能被焦虑的意识和空虚的状态裹挟。

“真实的故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默默承受着时代对它的改变。”正如贾樟柯所言,故乡是他观察中国变化的窗口,故乡的发展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世界》和《站台》都是对城市的描绘。

不同之处在于,《世界》以城市空间为背景展开叙事,《站台》以乡村空间为背景进行叙事。将以外表的模仿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为代表的城市元素放置在县城空间中,像小孩子偷偷戴了大人的帽子,塑造出一种滑稽感。以喇叭裤、录音机和蛤蟆镜为城市文化的符号代表,刺激着崔明亮等人敏感而压抑的神经。由此,《站台》里的“崔明亮们”开始接受城市文化带来的改变。

城市文明的影响带来的焦虑意识与空虚状态,让小城镇青年在社会发展中,开始对城市空间进行美好的想象,对城市的文化生活进行向往与憧憬。

为了消解焦虑的意识与空虚的状态,崔明亮等人开始接受“城市梦想空间——现实乡村空间”的转变,这是环境差异所带来的妥协,也是与描绘成诗意的压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投射在外部空间,凸显出现代化进程的创伤。

贾樟柯影片中的故乡,是小城镇青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外在条件冲击下的焦虑与空虚的真实反映。

贾樟柯通过影片表达出在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下,城市文明对小城镇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中国电影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