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险融合的浪潮中被看见,镁信健康探寻

来源:南早网

  一众企业开始瞄准带病体市场的今天,镁信健康已耕耘了五年。

  近年来,“医药险”融合似乎成为了每一家健康险相关企业面对用户和投资人的必喊口号,但外界对健康险最大的认知仍旧是“支付方”,而对“服务提供方”这一角色的感知并不明显。

  如果说服务的缺失是前几年导致形成这一刻板印象的元凶之一,那在健康险企业都争相将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纳入保险责任中的今天,为什么普通民众仍旧“感受”不到“被服务”?原因是服务没有落地的场景,即没有为普通民众提供“被服务”的直观感受场景。

  而由镁信健康与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联袂打造的一站式健康中心——瑞康健康中心,医院内部,内设的康付健康·商保服务专区还可为患者提供保险福利、药械福利、医疗福利和健康福利等综合性商保服务,是镁信健康依据自身创新支付优势,探索医疗服务落地的最新突破,也是镁信健康为构建“诊疗——用药——支付”业务闭环而迈出的坚实一步。

  客观而言,哪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资本“催熟”的行业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诊疗——用药——支付”业务闭环,这一过程都显得缓慢而又艰难。而在这条路上,镁信健康似乎一直在啃“硬骨头”。

  01.“啃”下带病体这块硬骨头

  如果将镁信健康坚持在做的事情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必然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相同乃至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浓缩后,镁信健康的愿景可以概括为“更多的人”“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更多的人”并非只是指参保人员的数量增加,更多的是指投保用户从健康体逐步扩展至次标体、带病体,并且囊括更多的患病人群。

  年,一部《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将国内癌症等重病患者买不起、买不到“救命药”的困境摆在了台面上,感叹于剧中人物遭遇的同时,大众也许更想知道的是,经此一“影”,国内癌症等重症患者的用药困境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彼时刚成立不久的镁信健康看准了这一机遇,选择从重疾、癌症切入市场,开发了多个特药险产品帮助重疾、患癌人群解决购药渠道和费用昂贵的问题。

  例如,年5月,镁信健康联合保险公司发布了“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用户只需缴纳1元保费即可获得两年内12种社保目录外抗癌特药的保障。

  此后,镁信健康还先后携手多家保险公司打造适用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先行区政策的境内外特药相关医疗险,为患者提供特许医疗、创新药品等优惠福利。

  而在重疾非标群体商业保险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镁信健康又先后涉足了罕见病、惠民保以及慢性病领域。

  以罕见病为例,年5月,镁信健康正式成立了“康付·四叶草罕见病关爱中心”,在为罕见病患者提供药品供给服务的同时,还提供远程问诊、精准检测、早筛指导和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

  02.在医药险融合的浪潮中被看见

  从本质上来看,镁信健康的角色依然是医药行业、保险行业、患者之间的连接者。这也决定了镁信健康的商业模式一定包含两大不可分割的板块——ToB和ToC。

  对镁信健康稍有耳闻的人也一定听说过这三个名字——康付健康、康付智保和康付智药。

  康付健康主要通过与药企、金融机构和药房合作,为C端用户提供药品福利、医药分期等医疗福利、保险福利和品质健康服务;

  而康付智保则主要面向保险行业,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健康险服务商和惠民保综合服务运营商;

  康付智药则是为医药行业提供全价值链商业化智能解决方案,例如根据特定药品或器械所处的特定生命周期,基于其市场情况及所面临的痛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康付健康、康付智保和康付智药三大品牌,镁信健康将患者、药企、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有机串联。

  串联的效果显而易见。超个城市的医疗医药覆盖网络、超家DTP合作药房、超60家合作药械企业、超70家保险公司,超万的已服务患者数量以及超1亿的服务总保单,镁信健康的每一组数据似乎都在宣告其走在健康险赛道的前列。

  而一年之内两轮总额高达30亿人民币的融资也表明了资本市场对镁信健康现阶段发展成果的认可。

  有趣的是,上至镁信健康的企业定位,下至镁信健康的商业模式,似乎都可以归结为医药险融合,但标榜医药险融合的企业前仆后继,能被看到的寥寥无几,为什么镁信健康能在这“寥寥无几”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药品可及性这一点不必多言,因为这本就是镁信健康的“发家之本”,但镁信健康显然没打算让这把“杀手锏”生锈蒙尘,反而仍然不断推动创新药、海外特药等前沿药品的可及性及可支付性。

  例如,6月1日,康付健康特携手武田中国,共同启动了“伯享生机”患者创新支付项目。患者在“伯享生机”项目要求的时限内,提交完成符合项目规定的入组材料,并成功通过入组审核后,便可获得一系列患者专属药品福利及与本项目相关的药物信息服务等权益。

  但更重要的也许是“服务C端、赋能B端”的综合能力的沉淀。

  在行业摸爬滚打的五年里,镁信健康在积累大量用户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非标体群体的数据,这些数据模型可以使镁信健康不仅能够赋能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直击用户痛点、实现较为理想的风险控制,还能赋能药企精准找到目标客群,降低营销成本。而在这一过程中,镁信健康还实现了Buff叠加,拥有了药企、药店、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联通能力。

  在镁信健康一步一步叠加Buff时,其“诊疗—用药—支付”的业务闭环也实现了一次小跃迁——服务的落地。

  年,海医院获批,与镁信健康一贯的标签——创新支付不同的是,镁医院的经营理念为健康管理,而经营理念的转变标志着镁信健康由支付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

  而瑞康中心的开门营业,则是镁信健康在探索医疗服务方面的“更进一步”。

  除了为用户提供全球最新药品、医疗器械的金融分期、慈善赠药等常规服务外,镁信健康在瑞康中心最重要的实践是梳理了院内诊疗的服务流程,并结合自身优势,为患者提供“足不出户”特药直付一站式结算服务、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线上续方、家庭随访等一揽子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瑞康中心中的康付健康·商保服务专区还专门为镁信健康参与的80余座城市惠民保的万参保人群开放,为其提供“海南特药直通车”专项服务。

  惠民保业务,也是镁信健康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之一。

  03.出海、打通支付方式、深耕惠民保

  “秉承初心服务更多用户,尤其是具有一定支付压力的带病体客户,是我们未来的首要发展目标。”镁信健康CFO祁磊表示,而惠民保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大有效手段。

镁信健康CFO祁磊

  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角度来说,惠民保位于基本医保和高端商业保险的中间地带,兼具商业性与普惠性。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惠民保意味着更低的费用获取更多的医疗保障,但对于健康险企业而言,惠民保不仅意味着收窄的利润空间,也面临着风控、核保核赔的挑战。

  例如,真正引爆行业关于惠民保讨论的是去年10月沪惠保生效2个月便赔付了1.28亿。不少媒体借此表达对惠民保发展的“过度担忧”。

  行业对于惠民保风控和理赔的担忧,来源于对投保人群的逐步放宽——从健康体拓展至“既往症”群体,但非标体市场恰好是镁信健康的强项。

  带着自身的优势,镁信健康开始涉足惠民保业务,从年至今,其先后深度参与了“苏惠保”“沪惠保”“北京普惠健康险”等80多个城市的惠民保项目。并且,近期,镁信健康参与的“惠闽宝”也正式上线并在上线8小时后便吸引近20万人参保。

惠闽宝启动仪式

  如果说惠民保之于镁信健康的赋能在于帮助其更好地挖掘带病体的健康险需求,那么镁信健康对于惠民保的赋能则是前至产品设计、中至宣传推广,后至运营落地、核保理赔的整个流程,打破了业界以往对于镁信健康只提供“特药服务”的标签。

  以”惠闽宝”为例,其不仅涵盖了医保目录内外的住院治疗费用、特殊疾病门诊费等多项自付费用外,“惠闽保”还囊括了30种覆盖了肺癌、白血病、乳腺癌、胃癌等多种高发疾病和罕见病的特定高额药。

  这不是还是在卖药吗?

  实则不然,在特药供应的基础上,镁信健康还在“惠闽宝”项目中为投保人提供了包含特药直付、送药上门、用药咨询、专家医生团、药品费用抵扣、电子处方抵扣、重疾床位/手术安排、第二诊疗意见、免费门诊预约等满足患者刚需的服务项目,优化投保人的服务体验、创新属地化医疗健康服务。而这,恰好也是惠民保发展的趋势之一。

  同时,镁信健康也意识到,国内医疗、医药、药房竞争格局的分散,不仅导致了行业之间的“各自为营”,也导致了行业内部之间凝聚力不足,无法快速形成“战斗力”,而作为“连接者”的镁信健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致力于在医疗机构间打通不同的支付手段、完善医疗服务网络以及药房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仅如此,镁信健康的海外业务拓展计划也在年提上了日程:年——年,镁信先后与台湾特药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特药险产品、成立新加坡子公司,协助保险公司与药企建立联系,并提供相关支持;未来3-5年,镁信健康计划将业务扩展至更多东南亚国家。

  在探寻“互联网+医+药+险+服务”的融合中,这家带着些许英雄主义的企业,似乎总是马不停蹄地稳步发展、寻求突破,期待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让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家庭”的终极愿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