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钱也贷不出去楼市出现推绳子效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小到生活开销,大到购房买车,都需要用到钱。尤其是家庭或个人面对大额开销时,手头刚好没什么资金的时候,人们甚至会考虑跟银行贷款,通过定期还贷的方式来降低短期内的总体经济负担。

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金融形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银行的钱仿佛越来越没有市场了,根本贷不出去。楼市出现“推绳子”效应,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呢?

一、金融数据发生大反转

通过3月11日央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比1月份和2月份,2月份的整体数据出现了极大的反转。而造成这一反转的关键因素,正是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主要代表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就是将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进行汇总,最后获得的总量指标。

如果站在民众角度上来讲,人们在银行存的钱,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银行跟存钱者借的,是作为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表达出来的。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总有一些人会因为生活刚需遇到需要借贷的情况,可即便如此,还是让整体金融数据迎来了反转。

今年2月份,社融增量为1.1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亿元,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数据为1.23万亿元,同比下降亿元。如果回头了解1月份的相关数据,就会发现,这两项数据分别会6.17万亿元以及3.98万亿元,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减少了这么多,那么在社融结构上,必然出现了异于往常的变化。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人民币贷款、企业债、政府债以及表外三项。2月份数据对比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亿元,同比增多亿元;政府债券融资亿元,同比增多亿元;而表外三项减少亿元,同比多减亿元。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看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成为了2月份社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民币贷款和表外三项的数据大幅度减少,成为了社融失衡的关键。那么贷款和表外数据下降,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二、异常的票据融资破坏了真实的融资需求

在表外三项当中,有一种金融模式叫做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延期支付的一种方式,主要流传在企业之间,简单来说就是变相的“赊账”行为。企业可以在票据到期前,在自己有需求的情况下,提前获得票据资金,也就是“贴现”,持票人只需贴付一部分利息,即可将票据转让给银行或金融机构。

银行方面,则可以将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再次转让给其他银行,也就是“转贴现”,所以总体上看,这是一种灵活性相对较高的贷款行为。在票据贴现的过程中,该金融行为会记入在银行贷款当中,是属于表内融资的,可当表外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券减少,也就预示着“票据融资”的增多,而该项数据增多,恰恰会影响到贷款项。

我们来观察一下2月份人民币贷款的相关数据。居民短期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减少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亿元,同比上涨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亿元,同比减少亿元,票据融资新增亿元,同比上涨亿元。

通过这些数据其实很容易发现,票据融资在增加,而居民贷款在减少。先说银行方面,近年来央行一直强调要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反复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虽然是件好事,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就太大了。

以现在的大环境趋势来看,银行放贷之后,出现坏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一味加大放贷力度,将来收不回来是必然会造成亏损的。另外,企业大多走谨慎路线,不敢轻易负债经营,所以对贷款的需求量也降低了不少。

银行面临央行的反复要求,以及对企业放贷的各种担忧,银行只能选择稳妥的路线。以票据代替贷款,这样既可以降低坏账出现的概率,又能满足央行提出的要求,也因此,在银行争抢票据的过程中,票据利率也呈现出了大幅下降的趋势。

银行与企业之间只有票据往来,而没有实质性的贷款行为,就呈现出了资金空转的现象。而票据转贴现利率大幅低于银行同期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促进了更多的企业,到银行开具承兑汇票,从中套取利益。银行方面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候甚至会动员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大额存单或开具承兑汇票套走资金,而这种做法必然会损害真实融资需求。

三、楼市“推绳子”,“三板斧”要来了?

除了票据融资上的问题,再来看看居民贷款项目。居民贷款当中短贷主要包括消费贷、信用卡等,而中长期贷款则是房贷。人们的短贷减少,预示着消费欲望下降,这或许和近两年内疫情反复有关。人民生活受到重创,资金严重不足,不少人连房贷、车贷都不能按期缴纳,为了预防危机,人们现在更倾向于攒钱,而不是超前消费。

至于房贷减少,原因也很简单,大家现在的买房需求和意愿没有那么高了。早些年楼市一片大好,购房就相当于投资,但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无疑成为了当代人的压力,导致短期内很难凑齐购房款,只能搁置。再加上近段时间开发商频频暴雷,期房烂尾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购房就更加谨慎了。

货币政策当中有个词叫做“推绳子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拉动的力量,绳子另一端的货物就不会动。央行、银行、企业、民众之间的资金流动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金融形式造成影响。

大宗商品涨价、进货成本提高、房地产频频暴雷、疫情影响人口流动等问题,都会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跟不上,银行的信贷资源投放不出去,就只能通过“票据”进行空转。而社会上负面消息满天飞,会进一步打击人们的信心,大家更愿意维持现状,社会金融发展节奏自然会呈现出放缓趋势。

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其实不是没有办法改变,只不过,需要长时间的调控和运营,才能呈现出效果。一直以来,财政、基建、货币都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板斧”,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强有力的三个大招。如果想在年实现稳步增长,那么国家就必然会通过这三个层面做出改善。

总结:

银行有钱贷不出去,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社融结构发生变化,票据融资增加以及人民的消费意愿降低,都对银行放贷造成了阻碍。如果国家想实现稳步发展,让银行运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步入正轨,必然要通过货币、基建、财政这三个方面做出改善。

那么各位朋友,你觉得银行有钱贷不出去,还和哪些现实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见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