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造大飞机那些你不知道的产业故事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了关于航空航天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虽然一个波音肯定不值个苹果,但是,能不能把飞机造出来,却是一个关乎国家战略问题。
以前,在造飞机方面,只有“A”和“B”,没有“C”,全球民用大型客机市场只有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中国正在运营的多架大型客机也全部来自空客与波音。
架飞机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按照A客机最少1亿美元进口价来计算,中国就得花掉亿美元的外汇,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
买飞机花大价钱,后期维修与保养更花钱,年,南方航空机队的后期保养与维修就花了将70亿。这就和买车一样,真正肉疼的从来不是买车,而是养车。
更气人的是,飞机买回来了还不是你说了算,维修与保养只能由国外厂家指定,零配件必须%保证原装进口,即使配件有可替代的国产产品,也不行。
这是空客A地板上的一个小扣子,就这么个玩意,一个15块,还是美刀,中国工业发展到今天,国产企业总不可能连个扣子都造不出来吧?
能造,但是不好意思,你不能用。如果你要是胆敢采用国产,立马给你停掉售后技术支援。没了厂家的售后服务,这买回来的飞机就是一堆废铁。
除此之外,如果航空公司在维修飞机时,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求助厂商,求助一次的起步价是美元。
真正贵的,从来不是飞机,而是在西方产业垄断体系之下的产品定价权,凭借着所谓的知识产权,波音和空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你还不能反抗,因为世界上就他们有能力生产大型飞机。
如今的航空产业,苦AB久矣!年,在更高级别的部门推动下,决定上马大飞机。也就是这样,一年之后的年,商飞成立,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
一年之后,年1月6日,商飞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座级大型客机,代号“COMAC”,简称“C”。“C”既是“COMAC”“商飞”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体现了大型客机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寓意C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人。
研发C的意义,就是为了打破波音空客在这种垄断格局下的定价权,只有当竞争者出现,他们才会把你当作顾客,而不是羔羊。
不过,这造飞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C经过历时9年,才终于在年首次试飞成功。从试飞成功到交付使用,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累几万个小时的飞行数据。
毕竟这造飞机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发生事故,那就是无法挽回的事情,一定要确保%的飞行安全。今年发生在桂林的坠机事件仍然触目惊心。
年5月14日,商飞公司用时5年,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而这也意味着C有马上进入商用。截止目前,目前C已完成了全部取证试飞工作,并取得了型号合格证。
根据中国东航()发布消息,首架C飞机也将于今年12月中旬交付东航。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银金租、工银金租、等七家飞机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架C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
截止目前,中国商飞一共积累得架国产大飞机C订单,售价为0.98亿美元一架,这也意味着商飞将获得千亿美元的订单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带动上万亿人民币的产业链规模。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一直就怀揣着打造自主航空航天工业的念头。作为重中之重的大飞机项目,在质疑和犹豫中,历经三上三下,几代人的筚路蓝缕用了60年的时间,走过了太多的曲折,遭遇了太多的磨难,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
年,苏联的赫鲁晓夫在得知中国的自主工业计划时,曾评论道:肚子都填不饱,还想去天上看星星。
6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光填饱了肚子,还能够把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