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浦迈国产高端培养基领军品牌,迈向生物药

(报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证券,盛丽华)

一、奥浦迈:提供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为生物制药保驾护航

奥浦迈在年成立于上海张江,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将培养基开发销售与CDMO服务有机整合,加速客户的新药从基因(DNA)、临床申报(IND)、临床试验用药品生产,以及符合GMP标准的商业化生产的进程,提升产物的表达量及质量,从而帮助客户最大化降低生物制药的综合成本,并抢占国内生物药市场先机。目前公司已开发完成超过种无血清培养基,包括标准化目录培养基及定制化培养基产品,针对CHO细胞、HEK细胞、杂交瘤细胞、疫苗生产用细胞等,已累计服务国内外超过家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

(一)公司在成立8年内实现培养基产品快速迭代+产能显著提升

CDMO平台日臻完善,培养基研产快速发展。公司自年成立以来,曾获华兴、中信、国寿等明星机构投资。在早期阶段,公司的培养基研发及生产分别于m2的实验室和m2的生产车间进行,在年公司通过建立CDMO平台大力拓展该业务的覆盖范围,增强培养基销售与CDMO服务的协同作用,在年公司的培养基实验室拓展至1m2,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于年推出了两款新一代高端CHO培养基AltairCHO和VegaCHO,并将m2培养基生产基地投产,为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张预备充足产能。

(二)核心技术人员具备深厚的培养基+CXO+生物药行业经验

创始人深耕细胞培养二十余年,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相关行业经验深厚。公司创始人肖志华在年开始研究培养基及细胞培养工艺优化,彼时国内正迎来第一波生物医药热潮,此后肖博士前往美国深造,曾在全球第一大培养基厂商GIBCO任资深研发经理,期间为多个跨国制药公司开发细胞培养工艺,作为技术推广负责人推动了国内一批培养基项目,回国后曾在CRO公司睿智化学任生物制药资深总监,积累了深厚的细胞培养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经验。公司副总经理贺芸芬主导公司的CDMO业务,在生物分析方法领域经验丰富。梁欠欠、王立峰、倪亮萍等其他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CXO或生物药公司的工作经历,并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有极高的专业度。

股权较为集中,设有股权激励持股平台。目前公司创始人肖志华先生直接持有32.54%股份,贺芸芬女士与肖志华先生系夫妻关系,二人通过常州稳实间接控制9.44%的股份,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为41.98%,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有利于在快速上升期保持决策权稳定。同时,公司为正在有效执行的股权激励方案设有持股平台上海稳奥,持股1.56%,激励对象已涵盖公司多名骨干,包括技术、财务、销售、采购、公关、行政人员,覆盖范围较广泛,为公司全面提升团队凝聚力。

(三)营收规模随不断获客和客户孵育迅猛扩张,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营收规模保持迅猛扩张,业绩呈现高增长势头。公司营收在///年分别达到0.3/0.6/1.2/2.1亿人民币,在H1/H1分别达到0.8/1.5亿人民币,于年至年上半年期间营收同比增长率保持在70%以上。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在///年分别达到0.01/-0.13/0.05/0.50亿人民币,在H1/H1分别达到0.16/0.48亿人民币,净利润在年和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和%的同比增长率,呈现高增长势头。

公司的业务板块可分为CHO培养基(用于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销售、培养基(用于培养人肾上皮细胞)销售、培养基配方、其他培养基销售以及CDMO服务,其中CHO培养基销售收入、培养基销售收入和CDMO服务收入在年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38.39%、12.25%和39.91%,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主要培养基销量快速攀升,驱动营收及毛利高速增长。公司CHO和培养基的销量在//年分别达7.34/14.24/43.31和2.28/6.07/9.56万升,在/年分别同比增长93.9%/.2%和.7%/57.5%,营收随销量攀升快速增长,在//年分别达//和//万元,在/年分别同比增长83.8%/.6%和.6%/28.7%。CHO和培养基的毛利率从-年分别从63.7%和71.5%变动至74.6%和62.3%,得益于生产效率提升,毛利率受战略降价的影响有限,因此CHO和培养基的毛利在//年分别达//和//万元,亦实现高速增长。

CDMO营收规模迈上新台阶,产能释放驱动毛利率回升。公司CDMO收入在//年达//万元,在/年同比增长.4%/18.6%,毛利率在//年达39.7%/26.8%/39.1%。公司在年承接涵盖生产服务的大型多流程CDMO项目,此类项目订单金额较大,拉动整体CDMO营收规模大幅提升,同时由于多流程CDMO业务在发展阶段分摊较多的研发测试相关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CDMO毛利率在当年有较明显的下滑。公司在年CDMO产能逐步释放,使毛利率回升至与年持平,长期看公司可在快速提升大型CDMO项目承接能力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稳定。

从至年,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显著降低,研发效率随技术平台的稳定快速提升,而其他费用比率及销售成本率变动幅度有限,营业总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年分别为%/96%/74%,盈利能力快速强化。

两大业务客户数量及主要客户贡献收入同步增加。在//年,公司培养基客户数量为//家,CDMO客户数量为30/33/47家,两大业务客户数稳步提升。培养基前十大客户的收入金额为//万元,呈逐年倍增趋势,主要受益于部分客户的培养基用量随研发阶段的推进而增加,而目前大部分使用公司培养基的新药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据此预计短期内将有大量客户对公司的收入贡献明显提升。CDMO主要客户(收入规模大于万)的收入金额为//万元,亦实现了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承接大型CDMO项目的能力增强,在年大型CDMO项目贡献的收入金额明显增加。

公司新客户规模与老客户规模间具有极强相关性:新客户将在与公司的持续合作中被孵育成为老客户,而老客户对公司培养基的正面反馈将促进公司的产品品牌力增长,进而提升公司的新客户获取能力。

二、行业前景:具备高壁垒高增长特性,国产替代驱动力十足

培养基广泛用于生物制品生产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在生物制药生产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则包括药物研究开发和药物作用机理、基因功能、疾病发生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

(一)无血清培养基不断推广,同时在研发和生产环节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国内培养基市场中无血清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国内培养基市场规模在年达26.3亿人民币,在-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4.0%,预计至年市场规模将达71.0亿人民币,在-年复合年增长率仍达22.0%的较高水平。在整体培养基市场中,无血清培养基的收入占比自年的49%提升至年的65%,预计无血清培养基在未来将受更多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在整体市场中的收入占比将在年进一步提升至72%。

无血清培养基的出现是培养基趋向提高成分确定性的里程碑,代表未来培养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血清中含上千种尚不明确的成分,其中有不少于种蛋白,无血清培基是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引入成分完全确知或部分明确的血清替代成分,如激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贴壁和扩展因子、低分子量营养因子等,从而在避免血清中不明成分干扰的同时实现支持细胞增殖的作用。培养基的迭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含血清培养基出现;2)低血清培养基出现;3)无血清培养基出现;4)无蛋白培养基和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出现;5)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持续优化,表明生物制药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对培养基的成分确定性要求逐渐提高,针对无血清培养基积累充足的研究理论与开发经验是目前培养基厂商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制品生产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均有明显优势:1)提高批次间一致性:可避免血清成分不同导致的培养基批次间的质量变动,提高细胞培养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2)提升生物药生产效率: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提高细胞的产物表达率并使产物易于下游纯化;3)避免血清引进外源病毒而对细胞产生毒性;4)避免血清组分对实验研究的影响;5)应用于特殊科研方向:由于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相对确定,因此可用于研究细胞的分化条件、从多种细胞混杂的培养中选择目的细胞等。

无血清培养基的普及将在研发和生产两个方面进一步筑高未来培养基市场的进入壁垒:研发方面,不同细胞对血清替代成分及其浓度的需求各不相同,由此缩窄了每种培养基的细胞适用谱,需要针对性研发配方才可使培养基更为适用,涉及大量的计算和实验验证步骤;生产方面,无血清培养基中用来替代血清的物质较多,因此在配置过程中需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控制、溶解特性、与其他组分的反应,生产工艺开发的周期变长。

现阶段培养基的产品迭代方向:前沿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配方优化,产品性能逐步改善。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培养基企业均具备基本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研发和生产能力,根据相关文献,现阶段的培养基产品迭代主要是通过统计设计实验、多种培养基混合等方式,结合过程分析、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在原有配方基础上做有限的调整,从而逐步优化配方,实现更优的细胞培养效果。即使有各种配方优化方法和技术相继推广应用,但开发新的培养基配方仍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细胞培养效果的改善情况,在现阶段培养基企业需不断地积极投入研发才可使其产品性能具备竞争力。

目前奥浦迈、澳斯康、倍谙基等国内培养基企业已针对多种细胞及培养工艺推出了多款无血清至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并通过配方优化在若干项目中实现了优于进口品牌的抗体表达水平。根据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及工艺开发难度、配方优化对抗体表达量的显著提升,预计未来培养基市场的进入壁垒将随着培养基的产品迭代持续提高,具备先发优势企业有望凭借经验积累和大量的客户反馈不断推出成分更优的产品,针对不同细胞、不同应用场景逐渐完善产品矩阵,在国内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国内蛋白/抗体研发热度高涨,商业化加速,带动培养基需求高增

蛋白/抗体药研发及生产是培养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对培养基的成分确定性要求更高,相比传统疫苗生产和基础研究,其更倾向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等高端产品,并且治疗性蛋白/抗体药物相比预防性疫苗等产品具有上市后快速放量的特点,是未来培养基市场的核心增长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国内蛋白/抗体培养基市场规模在年达4.7亿人民币,在年以55%的同比增长率大幅提升至7.3亿人民币,预计此细分市场在未来将在国内药企不断提高蛋白/抗体药研发能力的支撑下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未来国内蛋白/抗体培养基市场将持续高增的依据分为三个方面:1、从临床试验的情况看,国内抗体类药物的临床登记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CDE,年临床III期注册数量已达到个。国内不断增加的抗体药临床试验数量反映国内研发单位在药品开发阶段对培养基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为未来上市的抗体药提供充足储备,蕴含着在商业化阶段更大的培养基需求量。

2、从获批上市的情况看,国产蛋白/抗体药处在上市爆发期,品种日益丰富,愈来愈多的企业将国产蛋白/抗体药推向市场。自年首个国产原创PD-1单抗获批起,重磅国产生物药持续密集上市,///年/年1-7月国产蛋白/抗体药获批数量分别达2/6/7/16/8个,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已获批的国产蛋白/抗体药逐渐覆盖多种热门靶点单抗、新兴靶点单抗、生物类似物、抗体偶联物、蛋白疫苗等,品种日益丰富,同时获批国产蛋白/抗体药的研发单位逐渐增多。蛋白/抗体药在肿瘤和免疫炎症等领域的优异效果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佐证,在上市后的产量将显著增长,国内大额的蛋白/抗体药培养基订单将在未来快速增加。

3、从培养基阶段用量来看,随着研究推进和上市后放量,蛋白/抗体药对培养基的需求量将出现阶跃式提升。在产物表达量、补料培养基添加比例、纯化和制剂步骤的生产效率、客户在每个阶段的产品备货率变动有限的情况下,客户项目在每个阶段的培养基采购量和产品需求量息息相关,当客户项目推进至III期临床试验后,对公司培养基的需求量将有阶跃式提升,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主要由于:项目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入组人数将相对II期阶段增加几倍,需要的临床样品量亦将翻几番增长;项目进入商业化阶段,客户的产品需求量将根据对销售情况的预期持续增加,而当下国产蛋白/抗体药普遍在上市后的短期内迅速放量。

我们根据Citeline数据库、Wind医药库、医药魔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