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到黑灯实验室,生命科学上游的自动
文
顿雨婷
做过实验的人大概都逃脱不了这些:写不完的实验报告、复杂的实验仪器、繁琐的实验数据处理,以及难以重复的实验结果……可谓是苦“实验”久矣。
近年来,这些痛点正被逐步攻破。年,利物浦大学研究团队发明了一款AI机器人化学家,年初它首次自主发现了一种高活性的催化剂,实验室迈入“智能化”新台阶。将视角拉回国内。同一时间,新冠疫情让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防疫刚需,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批量冒出也让相关研发实验需求大幅上涨。为此,实验室自动化这一“冷门”行业快速升温。
资本的出手力度是行业热度最直观的反映。汇总近2年内投资过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机构,红杉中国、高瓴创投、IDG、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创新工场、经纬中国、字节跳动、顺为资本等明星VC和战投纷纷在列,既有TMT方向的基金,也有医药产业基金,更有CXO(药明康德)、生化分析仪(珀金埃尔默)、自动化(博世)等领域的行业龙头,大家都嗅到了机会。
资本和创业者们正共同发起一场实验室“革命”。燎原之势已起,在本篇文章中,36氪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实验室自动化能在国内成为风口?市场天花板何在?
2、基于产品形态和落地场景,哪些细分领域有机会?
3、值不值得投资?好标的该具备什么特征?
一、新场景与老技术催生的风口
通过统计近两年来的融资数据,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实验室自动化已成为“显见”的风口,背后除了有需求的崛起,还是投资人在创新药和器械领域“栽了跟头”后急于寻求出路的一种探索。36氪将其总结为以下6点:
①疫情是非常直接的“催化剂”。不仅是常规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也要求更快速、更准确,以及更重视人员安全性等;病毒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对涉及样本处理、检验检测、样本存储的全流程自动化提出了最直接的需求,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动化需求再次被验证,相关工作人员自动化的刚性需求已不可逆。
②随着生命科学下游应用的迅速发展,实验室领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药物研发和筛选、基因测序等热门技术对于海量的实时数据和先进技术方法需求量的增大等。
③目前是以实验室仪器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支持产业的国产替代窗口期。由于行业特性,生命科学支持产业客户粘性较高,本土药企长期依赖进口产品——但货期动辄几个月、部分产品甚至缺货,加之医保谈判和集采带来的降价压力。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低成本,上游产品的国产替代是必然趋势。
④这一细分赛道因为相当交叉学科、有较高的准入门槛,能形成技术或专利上的垄断,加之能在早期便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在整个风投圈避险意识增强、极度渴望“revenuegenerating”的当下,实验室自动化成为了大家的“心头好”。
⑤鉴于自动化在工业、3C等领域已相对成熟,大家急于寻找在新垂直领域的落地机会,因为自动化程度低且行业天花板和附加值高,生命科学领域成为被共同锁定的新赛道。
⑥从增量上看,为提高对重大疫情的快速响应能力,中国迎来了生物安全P2、P3实验室建设热潮,或将带动上万个规模实验室投入建设,对于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厂家而言,其中商机也是巨大的。
实验室自动化领域近两年的投融资概览(根据公开信息整理,36氪制图)
驱动力:算得过“经济账”
从大环境来看,“以前的钱很好赚,现在的钱不好赚了”,企业尤其需要缩减开支,一个关键举措就是进行智能化改造,但前提是算得过“经济账”:即下游客户完成自动化改造后在单位空间、人力支出所带来的通量要远高于传统方式,扣除购置收入,依然有显著的投资收益。
传统方式VS自动化方式的大概成本核算(36氪绘制)
目前来看,实验室自动化是个“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的生意。一方面,自动化的形式在不断升级、需要更新换代,目前主要应用在药物研发、临床检验、基因组学解决方案等领域——上述市场其占有率也仅为10%左右;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场景正在被挖掘和应用,形成一个增量市场,涉及生命科学研究、分子诊断、合成生物、细胞培养等。
也因此,目前针对实验室自动化潜在规模,市场还没有权威及统一计算口径。根据投资人和创业者访谈,以及市场需求倒推,36氪总结了三个主要的测算方法,均指向千亿市场:
首先,目前国内的实验室数量近个(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医院和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新药研发企业、CRO公司等),按照单个花费万人民币算,总量亿人民币;另外,国内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亿,如果要全方位进行自动化改造和升级,也会带来百亿市场。
其次,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潜在市场空间近亿元人民币。参照其它成熟行业,自动化技术有望通过质量效率提升为市场带来20%的增量产值,即亿元;若再加上对传统人力科研服务近亿元市场规模的充分替代,这将是一个拥有近亿元潜在需求的由下游产业应用高度驱动的未满足市场。
最后,因为实验室自动化产业的特殊性,它在商业落地过程中会涉及科学仪器、试剂耗材、自动化设备、信息化软件等不同业态,且均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加总来看,全球范围内市场规模近亿美元。
但因市场还在发展早期、缺乏典型的标杆案例,规模化应用还无从谈起。也因此,就有投资人戏称:“现在谈规模没有意义,多去跑几家客户、打开市场才是实际。”
演变逻辑:对“黑灯实验室”的渴望
虽说受到惯爱“追新”的风投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84.html